与其称政家,宁称辨家,用学得十之三,用术得十之七;
乃不死敌手,而死盗手,在国为大不幸,在世为大不祥。
【注释】
与:赞许,称赞。宁:宁可、宁愿。辨(biàn):辨别是非。十之三:十分之三。十之七:十分之七。乃:于是、竟。为:做。大不幸:指国家的不幸。大不祥:指世道的不太平、不吉祥。
【赏析】
此诗以“代挽汤化龙联”为题,是挽联中的名篇之一。汤化龙,字济武,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末著名革命家和政治家,辛亥革命元勋。1914年病逝于上海,时年50岁。作者在挽诗中对汤化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兼政治家,而其政治才能又胜过一般的权术手腕,因此,他生前虽未得志,但死后却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作者同时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汤化龙虽然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在其生前,却遭受了世人的嫉妒,甚至被诬陷为强盗头子,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此诗用典较多,其中既有历史典故,又有现实比喻,通过运用这些典故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汤化龙的深切同情和赞扬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挽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