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已捷,痛旋殉之,赫赫株州,陷围不死于兵而死于水;
护法未终,幸有来者,巍巍国葬,旌烈既比为蔡亦比为黄。
【注释】
出师已捷:出师,指刘建藩出征讨伐。已捷,指战争胜利了。
痛旋殉之:悲痛地转战而死于敌阵。
赫赫株州:指株州战役。株州,地名。
陷围不死于兵而死于水:在敌军的重围中,他宁愿牺牲自己而不死于刀剑之下,却因淹死在水里而死去。
护法未终:指黄兴还没有死。
幸有来者:幸好还有后来的人接任。
巍巍国葬:指隆重的国葬仪式。
旌烈:表彰忠烈。
既比为蔡亦比为黄:既把刘建藩比作蔡锷、黄兴一样忠烈,把他和蔡锷、黄兴一样受到尊敬。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出兵作战取得了胜利,但不幸在战争中阵亡;而你虽然没能完成护法的使命,却有幸由他人继续执行,现在你被隆重安葬,我们共同表彰你的忠勇精神,就像蔡锷、黄兴一样受人尊敬。
全诗表现对刘建藩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
首句用典,“已捷”,指刘建藩在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旋殉”指在北伐战争中殉难于沙场。“株州”指当时的湖南长沙一带地区。第二句写刘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未终”指北伐战争失败后,黄兴等南方革命党人组织了二次革命。“幸有来者”一句,暗指黄兴等后来的革命力量。第三句写护法战争失败后的情况。“国葬”,指隆重地为黄兴举行葬礼。“旌烈”,表彰烈士的功绩。第四句写黄兴虽未参加第一次革命,但在第二次革命中又担任领导职务。“既比”即已经。“比为”指以…为榜样。最后二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辞。
作者对刘建藩的崇敬,一方面表现在对他的英勇无畏的赞扬,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他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