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入圣贤域,湛然观道真。
一身浑是德,终日不违仁。
深静啼林鸟,虚明见隙尘。
篆畦凝碧缕,红烬白灰新。
诗句解释
1 谛观室:在室内静心观察。
- 优入圣贤域:形容通过学习达到圣人的境界。
- 湛然观道真:内心清澈、真实地观察道的本质。
- 一身浑是德:整个生命都是德行。
- 终日不违仁:整天都符合仁爱之心。
- 深静啼林鸟:深夜时鸟儿的叫声显得格外幽静。
- 虚明见隙尘:在虚空中能看见微小的尘埃。
- 篆畦凝碧缕:篆刻的田地上凝结着像翡翠一样的色彩。
- 红烬白灰新:红色的火烬和白色的灰烬,新的。
译文
我静下心来观察室中的景致,
就像进入圣人的境界,心灵清澈而真实。
我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了德行,
整日里我都没有违背仁爱。
深夜时分,树林里的鸟叫声特别清晰,
我的内心如同虚空,可以看到微小的尘埃。
篆刻的田地上,凝聚着像翡翠一般的光彩,
红色的火烬和白色的灰烬,新的一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和内心宁静的赞美。首句“谛观室”点明了诗人通过室内静心观察的方式,来体悟和理解生活与自然的真理。第二句“优入圣贤域”,表达了诗人通过学习和修养,达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即接近圣人的境地。第三句“湛然观道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对于道的真实感受,他通过观察,体会到了道的纯粹与真实。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体验。“一身浑是德”表达了诗人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充满美德的,这既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下来的几句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深静啼林鸟”、“虚明见隙尘”、“篆畦凝碧缕”,这些景象不仅美丽,更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美好状态。
“篆畦凝碧缕,红烬白灰新”,则是对前文景色变化的一种总结。篆刻的田地上,色彩斑斓,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而红色的火烬与白色的灰烬,虽然看似平常,却给人以新的生机与希望。这两句诗不仅美化了前文所描绘的景象,也为整首诗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主题——追求自然之美与内心之静——得到了完美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