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不知远,但知寒日斜。
过溪逢菜叶,西崦有人家。
斫额惊来客,拄锄方种畬。
鸿禅效古者,当效此生涯。
龙山亦名隐山余宣和五年十一月中浣日过焉有浙道人鸿公乞偈为作
迷路不知远,但知寒日斜。
过溪逢菜叶,西崦有人家。
斫额惊来客,拄锄方种畬。
鸿禅效古者,当效此生涯。
注释:
迷路不知远:迷了路,不知道距离有多远。
但知寒日斜:只知道太阳已斜照,表示时间已经不早。
过溪逢菜叶,西崦有人家:经过溪流时,看到菜园里的菜叶;向西的山坳上有人家。
斫额惊来客,拄锄方种畬(má):砍掉额头惊动了来客人,才拿起锄头开始种地。
鸿禅效古者,当效此生涯:模仿古代大和尚的修行方法,应当效仿这种生活方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龙山遇到的人与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修行的看法。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山水、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人描述了自己迷路不知远近的情况,但只记得太阳已经斜照,这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溪流旁看到菜园里的菜叶,向西山坳上有人居住的情景,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
诗人用“斫额惊来客,拄锄方种畬”两句,表现了自己面对来客的从容与淡定。砍掉额头以迎接来客,表明了自己的谦逊和尊重;而拿起锄头开始种地,则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人引用“鸿禅效古者”,暗示自己的修行方法,认为应该效仿这种生活方式。这表现出诗人对禅宗修行的认同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人物、生活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修行方式,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认同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