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注释】
“嵩山联”:即《登封县志》,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近四旁惟中央”,四方四边,唯有中央最为重要;这里指的是嵩山在中华大地上的重要地位。“统泰华恒衡”,“统”是统领的意思,“泰华”,即太行山和华山,都是五岳之一,“恒衡”,即中岳嵩山;这里指的是嵩山统领着五岳中的太行山、华山、衡山、泰山和中原地区;“关河”泛指黄河和洛水,“神岳”指嵩山;这里指的是嵩山位于中原地区,四周有黄河和洛河环绕。“历九朝为都会”,“历”是经历的意思,“九朝”指历史上的夏、商、周、秦、汉、隋等朝代,“都会”指都城或政治中心;这里指的是嵩山自古以来就是各个朝代的政治中心。“包伊洛瀍涧”,“包”是指包围,“伊”、“洛”指伊水和洛水,“瀍涧”指瀍水和涧水,“三台风雨作高山”,“三台”指嵩山的三大名峰,“风雨”指风雨交加的景象,“作高山”指风雨交加使得嵩山成为一座雄伟的高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嵩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首句以“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开篇,描绘了嵩山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心地位,以及它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接着用“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来描绘嵩山的历史地位和自然景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