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饶拄杖挑山衲,差胜袈裟裹草鞋。
吹面谷风冲虎过,归来松雨撼空斋。

未饶拄杖挑山衲,差胜袈裟裹草鞋。

吹面谷风冲虎过,归来松雨撼空斋。

注释:

  • 未饶:不足以、不足够。
  • 拄杖:一种用来支撑身体的棍子,常用于行走或行走时作为辅助工具。
  • :挑拨、挑选。
  • 山衲:指的是山中的僧衣,特指僧人所穿的衲衣。
  • 差胜:略胜于、胜过。
  • 袈裟:佛教徒所穿的一种宽松长袍,通常用粗糙的布料缝制而成。
  • :包裹、穿着。
  • 草鞋:草制的鞋子,是简朴生活的象征。
  • 谷风:指山谷中吹来的风。
  • :冲击、穿过。
  • 虎过:形容风吹过山林时的壮观景象,犹如猛虎经过。
  • 松雨:松林间滴落的雨滴声,给人以宁静之感。
  • :震动、摇动。
  • :寺院的僧房,这里借指寺院。

译文:

没有拄杖挑山衲,胜过袈裟裹草鞋。
山谷风冲虎过去,归来时松雨震空斋。

赏析:

《合妙斋二首·其二》是宋朝诗人释德洪的作品,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山寺庙的宁静画面。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中僧侣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首句“未饶拄杖挑山衲”表达了诗人对僧侣挑山衲这一行为的赞美。在古代,挑山衲不仅是为了方便行走,更是一种修行的象征,象征着僧人能够克服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这句诗通过“未饶”一词传达出虽然挑山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僧人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修行。

第二句“差胜袈裟裹草鞋”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生活的朴素和自足。僧人之所以能在山中自在地生活,是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这里的“差胜”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穿上袈裟还自在,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在平和与外在简朴的统一。

第三句“吹面谷风冲虎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山谷中的风吹过时仿佛有虎过的痕迹,这样的描写既富有想象力,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观和力量。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如同山中虎一样,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

最后一句“归来松雨撼空斋”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性表达。松雨声如雷般震撼着空无一人的僧房(斋),这种声音仿佛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和影响力,使得整个空间都沉浸在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之中。这既是对僧人禅修环境的生动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通过声音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的宁静和深远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僧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高远、宁静而深远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世界中,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那份平和与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