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
如今要见汾阳老,劈破三玄作两边。

【注释】

汾阳:指唐代汾州刺史张九龄。十智:即《十智章》,是唐代玄奘翻译的佛教经文,共分三卷。《十智章》中说,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因缘,但只有具足十种智慧的人才能觉悟。

真二首:指《真诰》中的两篇著作:《上清经》(《真诰》第一篇)和《黄庭内景经》(《真诰》第二篇)。

于中:指内心之中。

三玄:指道家经典《道德经》、《南华真经》和《阴符经》。

两边:比喻两种相反的看法。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张九龄与道士谈论道教经典之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京兆长安人,唐朝宰相。他年轻时曾游历名山,后来成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这首诗反映了张九龄的博学多才,以及他对道教经典的深入研究。

第一句“十智同真面目全”,意思是说,张九龄认为道教经典《十智章》中的十种智慧,能够全面地揭示出佛性的本来面目。这里的“十智”指的是道家的经典,而“真”是指佛性。“面目全”则表示佛性的本源是完整无缺的。

第二句“于中一智是根源”,进一步说明,在所有的十种智慧中,有一种智慧(即“一智”)被认为是根本的。这里的“一智”指的是一种特殊智慧,它被视为其他所有智慧的根源。

第三句“如今要见汾阳老”,则是说现在有人要见张九龄,向他请教关于道教经典的问题。这里的“汾阳老”指的是张九龄自己,他在道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最后一句“劈破三玄作两边”,则是说在面对各种不同观点时,应该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不要拘泥于一种观点,而是要敢于挑战传统的观念,从而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这里的“三玄”指的是道家的经典,而“做两边”则表示要勇于面对不同的意见,以取得更好的认识。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经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他在面对不同观点时所表现出的开放包容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