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公死后闲名在,末后句如黄石书。
杀尽英雄人不见,子房两眼似愁胡。

我们需要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根据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政和元年于显忠寺与一位名叫悦公的侍者的对话。对话的主题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作者通过这段对话想要传达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下面将逐句解读并翻译,同时提供关键词的注释以及最后的赏析。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素公死后闲名在”

  • 注释: “素公”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某位有学问的人,“死后”意味着已经去世,留下了名字。
  • 译文: 素公去世后,他的名字仍然被人们所记住。

2. “末后句如黄石书”

  • 注释: “黄石书”通常指的是《史记·留侯世家》中的一句话:“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这里用黄石书来比喻最后的话语具有深意。
  • 译文: 最后的话像黄石书一样,有着深不可测的意义。

3. “杀尽英雄人不见”

  • 注释: “英雄”指那些英勇的人物,而“人不见”表示这些英雄最终消失或者不再为人所知。
  • 译文: 杀尽的英雄人物,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们了。

4. “子房两眼似愁胡”

  • 注释: “子房”指的是张良,“两眼似愁胡”形容其眼神忧郁如胡人的双眼。
  • 译文: 张良的眼神流露出忧愁,如同胡人一般。

赏析

此诗通过对“素公”死后其言论仍被记住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向往。通过“末后句如黄石书”的比喻,诗人强调了某些话语具有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此外,“杀尽英雄人不见”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中英雄人物的无奈,以及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感慨。最后,“子房两眼似愁胡”则通过张良的形象,传递了一种对过去英雄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思考。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历史人物及其遗言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对于个人自由、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试图通过对话的形式,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