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禁锁寻常事,形如聚墨非实然。
潜庵去眼十五白,再见敬仰加拳拳。
黄龙今代南阳老,而公不减真耽源。
眉须俱荒气深稳,幻灭都尽光浑圆。
公登八十我才半,道义乃尔相忘年。
西山无时渡漳水,洞壑俨在眉目前。
祝公勿学亮座主,兴来径往呼不旋。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八句,前四句是第一段,后四句是第二段。

第一段“宝公禁锁寻常事,形如聚墨非实然”两句,写宝公的平常之事,却像聚墨一般,不能轻易看清它的真面目。这里“寻常”、“禁锁”都是佛教用语。“宝公”,指禅宗临济宗的著名禅僧慧能,俗姓卢,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平常之事”,即日常所为,也指佛家所说的“无常法”。佛教认为一切皆无自性,所以称一切事物为法,称其变化不定、无法可循的现象为“无常法”。“聚墨”,即用墨凝聚成文字的过程,此处借喻禅宗顿悟的修行境界。

第二段“潜庵去眼十五白,再见敬仰加拳拳”两句,写潜庵禅师与慧能的见面情景。“潜庵”,即潜庵大师。他原住于河南辉县,后来到江西洪州(今南昌)黄蘖山,开山传戒,建立道场。这一句中的“十五白”,指和尚的眼白。因为眼睛有白眼珠和黑眼珠,所以称为“白眼”“黑眼”“白眼”。在禅宗中,以“白眼”表示对佛法不悟或未得真传的人。

第三段“黄龙今代南阳老,而公不减真耽源”两句,写南阳慧忠国师。“黄龙”,即黄龙寺,位于河南省辉县。“黄龙派”是中国禅宗五派之中的一派。慧忠曾在此讲学,后人称此派为“黄龙派”。这一句中的“南阳老”,指黄龙派。“而公不减真耽源”中的“真耽源”,指禅宗六祖慧能,又称南宗禅的创始人。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的黄龙派虽然已衰落,但是慧能大师并不因此而降低自己的修为。

第四段“眉须俱荒气深稳,幻灭都尽光浑圆”两句,写慧能大师的眉须俱枯、精神饱满、光芒四射。这两句是说,慧能大师的眉毛胡子都已脱落,但他的精神仍然旺盛,他的智慧光芒四射,圆满无缺。

第五段“公登八十我才半,道义乃尔相忘年”,写慧能大师80岁,而作者才35岁。意思是说,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两人在道义上并没有忘记对方。

第六段“西山无时渡漳水,洞壑俨在眉目前”两句,写作者对慧能禅师的仰慕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没有时间到西山去拜访慧能禅师,他的洞壑也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第七段“祝公勿学亮座主,兴来径往呼不旋”两句,写作者劝慰慧能大师不要效仿当时的座主名僧惠照禅师,惠照禅师喜欢饮酒作乐,经常喝醉酒,有时甚至大声呼叫别人的名字也不回来。

【赏析】

本诗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见了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僧人慧能大师,便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慧能大师的仰慕之情。全诗以记叙的口吻描绘出慧能大师的形象,并抒发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首联“宝公禁锁寻常事,形如聚墨非实然”,是说宝公禅师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就像聚成的墨汁一样难以看清其真面目。这里“宝公”指的是临济宗著名的禅师慧能,“寻常之事”是指他平日所做的一切。“禁锁”,佛教语,意为将某物封闭起来,使之不得向外泄露。“寻常”,指平常的事情。“形如聚墨非实然”,意思是说宝公禅师的行为如同用墨汁凝聚而成的字迹般难以捉摸。这里的“寻常之事”指的是宝公禅师平常所做的事情。宝公禅师平日里所做的事就像聚成的墨汁一样难以看清其真面目。

颔联“潜庵去眼十五白,再见敬仰加拳拳。”是说潜庵禅师与慧能见面的情景。“潜庵”是指潜庵大师,他是临济宗的一位禅师。这一句中的“十五白”,意指和尚的眼白。因为在佛教中,眼睛有白眼珠和黑眼珠之分,所以称之为白眼或黑眼。在禅宗中,用“白眼”表示对佛法不悟或者未得真传的人。

颈联“黄龙今代南阳老,而公不减真耽源。”“黄龙”是指黄龙寺,位于河南省辉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黄龙派虽然已衰落,但是慧能大师并不因此而降低自己的修为。黄龙派,中国禅宗五派之一。这一句的后半句“而公不减真耽源”,意思是说慧能大师的道行并未因黄龙派的衰落而有所衰减,反而更加深厚。

尾联“眉须俱荒气深稳,幻灭都尽光浑圆。”“眉须俱荒”指的是慧能大师的眉毛胡子全都脱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额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他已经失去了眉毛胡子,但他的精神依然旺盛,他的智慧光芒四射,圆满无缺。

末联“公登八十我才半,道义乃尔相忘年”,意思是说虽然慧能大师已经八十岁了,而我只有35岁,但两人在道义上并没有忘记对方。

这首诗以叙述的口吻描述了与慧能大师相见的情形,表达了对慧能大师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