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和雪诗,放意如注瓦。
手搏华严界,笑中已见借。
高词师枣柏,宁暇数班马。
如登妙高峰,如游广莫野。
怪公个中人,亦入此保社。
朝来谁扣门,寂音老尊者。
扶筇坐山堂,诗眼不知夜。
不入人间世,谁将作图画。
但欠维摩女,玉骨无一把。
纷纷散奇英,梨花风雨打。
湖山晚多态,应接殆未暇。
此诗聊戏公,诗成还自写。
景醇见和诗,十分妙时才。
方阅华严经,复和戏之谁。
夫子和雪诗,放意如注瓦。
手搏华严界,笑中已见借。
高词师枣柏,宁暇数班马。
如登妙高峰,如游广莫野。
怪公个中人,亦入此保社。
朝来谁扣门,寂音老尊者。
扶筇坐山堂,诗眼不知夜。
不入人间世,谁将作图画。
但欠维摩女,玉骨无一把。
纷纷散奇英,梨花风雨打。
湖山晚多态,应接殆未暇。
此诗聊戏公,诗成还自写。
【注释】:
景醇:即王景醇,诗人的朋友。
华严经:佛教经典之一,内容极其丰富。
枣柏:树木名。“柏”指柏木树,“枣”指枣树。
班马:班固、司马迁。
妙高峰、广莫野:均为佛经中地名。
保社:古代祭祀社神的场所。
尊者:对和尚的一种尊称。
筇:竹制的拐杖。
诗眼:诗歌的灵魂。
维摩女:维摩诘的妻室摩耶女,是《维摩诘经》里的人物。
玉骨:形容女子肌肤像美玉那样细腻光滑。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共八句。首二句总述与景醇的交往,三、四两句点出和诗的内容,五至八句写和诗的情致,最后两句写赠诗之意。
首句“景醇见和甚妙”,点明和诗的主题,表明诗人与景醇交情深厚,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第二句“方阅华严经”,进一步说明了和诗的内容,既涉及佛经,也包含其他学问。第三、四句“复和戏之谁”,则是点明和诗的方式,既是游戏之作,也是对朋友的一种调侃。
接下来的六句,主要写和诗的内容。五、六句“手搏华严界,笑中已见借”,描绘了和诗的场景,仿佛是在华严界内手搏,通过幽默的手法,将华严界中的精微之处展现出来。七、八句“高词师枣柏,宁暇数班马”,则进一步描绘了和诗的艺术境界,通过对枣柏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班马等历史人物的比喻,展现了和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接下来的句子,继续展开和诗的内容。九至十一句“如登妙高峰,如游广莫野”,则是对上文所写内容的进一步拓展,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上文所写景象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十二、十三句“怪公个中人,亦入此保社”,则是对景醇的称赞,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景醇比作一个能够进入此保社的人,表达了对其才能的认可和赞扬。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写赠诗之意。十四、十五句“朝来谁扣门,寂音老尊者”,则以问答的形式,描绘了赠诗的场景。十六、十七句“扶筇坐山堂,诗眼不知夜”,则是对赠诗过程的描述,通过描述诗人在山堂中的情景,表达了赠诗的意境之美。十八、十九句“不入人间世,谁将作图画”,则是对赠诗主题的深化,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赠诗的主题——超越尘世的美学追求。
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五句“但欠维摩女,玉骨无一把”,则是对赠诗内容的进一步阐释,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赠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同时通过对维摩诘的妻子摩耶女的形象描述,增添了诗歌的美感。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句“纷纷散奇英,梨花风雨打”,则是对赠诗的意象的进一步拓展,通过描绘梨花雨中的景象,展现了赠诗的意境之美。
最后四句,写诗人与景醇的关系。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六句“此诗聊戏公,诗成还自写”,则是对全诗主旨的概括。通过对话的形式,表明赠诗只是游戏之举,而真正的目的是表达对景醇的友情之情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以和诗为主题,通过描绘和诗的场景、内容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与景醇深厚的友谊以及诗歌艺术的魅力。同时,通过对赠诗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诗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