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俱出家,岂复论家世。
一念断攀缘,即入三摩地。
珍重大愿王,此法端可恃。
若能训此心,是毕丈夫事。
君看宏觉师,后身是昙谛。
傥欲贮甘露,先将洁令器。
自当福人天,岂止能自利。
譬如鸡出燖,真复生厌离。
空印法门杰,净慈数高弟。
初不荷吾法,亦自为□瑞。
汝能倾心事,建此平生志。
净中有浮念,何异目有翳。
内外俱一如,乃称真正士。
以此谈妙法,要使天华坠。
百里半九十,良医三折臂。
果解信此言,不愧甘蔗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吴兴宗送弟从沩山空印出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身心俱出家,岂复论家世。(身心俱出家,不再谈论家世。)
一念断攀缘,即入三摩地。(一念断绝贪嗔痴等烦恼,就能进入三摩地的境界。)
珍重大愿王,此法端可恃。(珍重大愿王,这个法门是非常可靠的。)
若能训此心,是毕丈夫事。(如果能修行教化自己的心性,这就是完成了一个男子的事业。)
君看宏觉师,后身是昙谛。(你看宏觉禅师,他来生会变成昙谛大师。)
傥欲贮甘露,先将洁令器。(如果打算储藏甘露,先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
自当福人天,岂止能自利。(自然会得到人天的福报,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利益。)
譬如鸡出燖,真复生厌离。(就像母鸡出壳,真的产生了厌离感。)
空印法门杰,净慈数高弟。(空印法门非常卓越,净慈寺有很多高才弟子。)
初不荷吾法,亦自为□瑞。(起初并没有接受我的教导,但也自然成为吉祥的征兆。)
汝能倾心事,建此平生志。(你能诚心诚意地学习佛法,建立自己的佛道之志。)
净中有浮念,何异目有翳。(内心清净却有杂念,这与眼睛有翳一样。)
内外俱一如,乃称真正士。(内外都保持一致,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以此谈妙法,要使天华坠。(用这些妙法去谈,是要使得天上的花坠落下来。)
百里半九十,良医三折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好比是医生治疗病人,经过多次的失败,终于取得成功。)
果解信此言,不愧甘蔗裔。(果然能够理解我的话,就不会愧为甘蔗的后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送弟弟从沩山空印出家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苏轼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弟弟出家的祝福以及对佛法的理解。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人读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