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公南海来,眉宇静而渊。
少年辞海山,脚力生云烟。
已能弄翰墨,句好自可传。
君看嵩仲灵,□瘦耸清坚。
平生护教心,光与星斗悬。
化去四十载,凛然长在前。
文章一技耳,几不减市廛。
要求出世法,道眼照人天。
吾言激后生,君俊无忽焉。
千峰开宿雨,蒙头作深禅。
古人亦何远,何必羡遗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意象入手,分析诗歌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诗歌的主题、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等。具体到本题,“英大师年二十馀工文作诗勉之”中“大师”指僧人。“英公南海来,眉宇静而渊”,英公(僧)从南海来,他(僧)的眉毛很安静,眼睛很深。“少年辞海山,脚力生云烟”,年轻的和尚辞别了大海,脚下生起云烟。“已能弄翰墨,句好自可传”,已经能够挥笔写字了,他的字画很好,可以流传下来。“君看嵩仲灵,□瘦耸清坚”,你看嵩山和衡山,它们挺拔、瘦劲,显得十分清新。“平生护教心,光与星斗悬”,我生平保护宗教的心志,像北斗星一样高悬。“化去四十载,凛然长在前”,他化去四十年了,但他仍然威风凛凛地在前面。“文章一技耳,几不减市廛。”写文章只不过是一种技能罢了,这在平民百姓中也是常有的事。“要求出世法,道眼照人天。”“要求出世法”指佛教徒所求的出世间的方法。“道眼照人天”指佛眼普照众生。“吾言激后生,君俊无忽焉。”我说这些话是为了激励后人,希望你不要轻视。“千峰开宿雨,蒙头作深禅。”千座山峰上积满了雨露,你披头散发做深奥的禅宗修行。“古人亦何远,何必羡遗编。”古人又有什么遥远呢?他们的著作我们并不需要羡慕。
【答案】
英公(僧),二十岁左右,擅长写文章作诗。他辞别了东海之滨,脚下生出云烟。他已经能够挥毫洒翰,他的字画很好。他的目光炯炯有神,他的威名如北斗星般璀璨。他保护宗教之心志如日月星辰一样照耀着人间世界。他化去四十年,依然威风凛凛地向前行走。他所写的文章只是一项技艺罢了,但这种技艺并不比市民百姓的技艺低劣。他要求出世法,佛眼普照众生。我的话是针对后人的,希望你不要轻视。
千座山峰上积满了雨露,你披头散发做深奥的禅宗修行。古人又有什么遥远呢?他们的著作我们并不需要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