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犯寒梅,已有催春雨。
催春春未归,却有昙花飞。
飞香塞世间,何人知鼻处。
遥知与世且同波,随分盘餐付儿女。
【注释】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属河北)人。
诞辰:生日。
犯寒梅:指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生命力。
催春雨:指春天来临,及时播种。
昙花飞:昙花一现。
香:这里指香气。
鼻处:嗅觉之处。
何人知:谁又知晓。
与世同波:随波逐流。
随分:随意。
盘餐:盘中食物。
【译文】
还没有见到寒梅被冰霜侵犯,春天就来了,春天来了,及时播种了种子。
春天来临时,它还未归来,却有昙花花开花落了。
花开时飘散着芬芳,弥漫在整个世界,谁能知道它的香气从哪儿来?
远远地知道它将和世间万物一起沉浮,就随意地把一顿饭菜留给儿女们吧。
【赏析】
《李端叔诞辰》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梅花喻李端叔,赞美其坚贞不屈、傲然独立的品格。首句写梅花,次句写春雨。三、四两联,分别描写梅花和昙花,以梅花比喻李端叔,用昙花自况。末联写李端叔的生活态度。
诗的前六句先从“未见”、“已有”说起,既点明了李端叔的生日已过,又暗含了梅花和春雨尚未出现。“未见”而“已有”,是虚写,旨在突出梅花和春雨的出现。“未归”而“飞”,“有”而“飞”,又是实写。梅花、春雨、昙花都是自然界的景物。诗人抓住它们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既是对李端叔的赞颂,也是对他人格品质的高度概括。
前八句写李端叔的品格和生活态度。“遥知与世且同波”,表现他随波逐流的态度。“随分盘餐付儿女”,说明他的节俭。
全诗采用借物抒怀的手法,通过描写梅花、春雨、昙花,表达了作者赞美李端叔坚韧不屈、高洁清雅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