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起则为凡,觉之则为圣。
人言此为觉,此觉未真正。
但了一切空,圣凡皆幻影。
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诗句释义:

  •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 觉庵

  • 此句描述了在任价玉馆(可能为一个文人雅集地)东园中所作的诗歌,并提到“觉庵”,可能是作者的住所或诗社所在。

  • 念起则为凡,觉之则为圣。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念起”通常指一念之差,”凡”在这里指普通人或凡夫俗子,而”圣”则代表圣人或高僧。此句意味着一旦起了念头,人就可能陷入世俗之中成为普通之人;但若能觉醒,超越这些念头,就能达到圣洁的境界。

  • 人言此为觉,此觉未真正。

  • 这句话批评了人们认为觉悟就是达到了某种境界的观点。作者指出这种觉悟并不真正深刻。真正的觉悟应该是超越表面的认知,触及事物的本质。

  • 但了一切空,圣凡皆幻影。

  • 此句强调了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这反映了佛教中的空性思想,即一切都没有自性,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 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 这句话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的状态。”宴坐”可能指的是静坐冥想,”不言中”表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不被言语所动。”心波如古井”形容心境像静止的古井一样平静,不受外界影响。

译文与注释: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 觉庵    
念起则为凡,觉之则为圣。    
人言此为觉,此觉未真正。    
但了一切空,圣凡皆幻影。    
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念起则为凡,觉之则为圣。    
人言此为觉,此觉未真正。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强调了觉悟并非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普通的存在也可以是神圣的,只要我们能够超越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同时,它也批评了人们对觉悟的错误理解,认为仅仅达到某个境界就是觉悟,这是肤浅的。真正的觉悟需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理解其空性,认识到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    
    
但了一切空,圣凡皆幻影。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它指出,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都不应该被自己的形象所困,因为所有的现象都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的空性思想,即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永恒的实体。通过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超越对事物的执着,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状态。    
    
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最后一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的状态。"宴坐"可能指的是静坐冥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远离杂念,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不言中"表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不被言语所动。"心波如古井"形容心境像静止的古井一样平静,不受外界影响。这种状态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要求我们放下对事物的执着,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干扰。通过这样的修行,我们可以逐渐接近真理,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念”和“觉”的探讨,揭示了真正的觉悟需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理解其空性,认识到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通过修行和冥想,我们可以达到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的状态,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干扰。这种状态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实现心灵上的解脱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