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万峰自云雨,一宿两宿心颓然。
不知人间岁云暮,但觉涧风吹夜泉。
地炉火焰水正泣,篝灯委昏僧未眠。
古人去我不甚远,何必想像临遗编。
【注释】
九峰夜坐:即“九峰夜坐诗”。九峰,指庐山。
自云雨:自然形成云雾,比喻变幻不定。
颓然:形容心神恍惚,失其主宰。
涧风:山间溪流的风声。
地炉:地中之火炉,即地穴中的火炉。
篝灯委暗:把灯笼放在地上,使之昏暗不明。委暗,犹委曲,指昏昧不清。
遗编:遗留下来的书卷。
【赏析】
《九峰夜坐》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庐山隐居期间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天宝六年(747),时年李白53岁,已近暮年,但他仍怀有济世安民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第一句“千峰万峰自云雨”,描绘了庐山云雾缭绕、峰峦叠嶂的景象。千峰万峰,指的是庐山的众多山峰;云雨,则是指这些山峰之间弥漫着的云雾。这一句以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第二句“一宿两宿心颓然”,表达了诗人在庐山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寥。一宿两宿,指的是短暂的停留时间;心颓然,则是指内心感到极度的空虚和无助。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庐山夜晚的宁静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第三句“不知人间岁云暮”,意味着诗人在庐山的夜晚,虽然身处人世间,但却无法察觉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不知”二字,既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无知,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超脱与淡泊。
第四句“但觉涧风吹夜泉”,描绘了夜晚山涧中吹来的微风以及泉水的声音。涧风和夜泉,都是自然界的元素,通过它们,诗人传达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感觉。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庐山夜晚的幽静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下来两句“地炉火焰水正泣,篝灯委暗僧未眠”,描述了诗人在地炉旁独自坐着的情景。地炉火焰,指的是地中之火炉燃烧产生的火焰;水正泣,则是指地炉中的水因火焰而泛起波纹;篝灯委暗,则是指将灯笼放在地上使其昏黄不明;僧未眠,则是指旁边僧人还未入睡。这两句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坐着、火光摇曳、泉水波动等景象,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最后两句“古人去我不甚远,何必想像临遗编”,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慨。古人去我甚远,意指古代圣贤与我相隔遥远,难以企及。何必想像临遗编,则是指不必过多地去想象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人和事,而是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和时光。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今、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独自坐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