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知音是今日,晦堂古锥口门窄。
今既不来昔不往,桃花落尽春狼籍。
南台茗碗荐炉香,世礼丛林笑未忘。
只个死生收不得,梦中声色谩遮藏。

【注释】

黄龙:指唐玄宗时宰相张说(字道济,自号紫阳真人)。生辰,出生之日。晦堂,在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为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僧人道元法师讲佛之地。万古知音是今日,意谓今日之知音。晦堂古锥口门窄,言晦堂的门口狭窄,有古锥形石柱。今既不来昔不往,言时光流逝,昔日已不再来,过去已不再回去,意谓人不能回到过去,时间不能倒流。桃花落尽春狼籍,言桃花瓣落尽,春天已经过去了,意谓春光已逝。南台茗碗荐炉香,言用茶碗献上香炉的香烟,意谓献上香品以祭祀。世礼丛林笑未忘,言世间礼节与丛林僧众依然记得不忘。只个死生收不得,意谓生死轮回无法收束。梦中声色谩遮藏,意谓梦中的声色都是虚妄的,不必去遮掩。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唐玄宗天宝七年(748)重游嵩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对生死观念的理解。

首联“万古知音是今日”,表明诗人认为今天就是知音相遇的时刻。“晦堂古锥口门窄”描绘了晦堂的古老和狭小,暗示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重。“今既不来昔不往,桃花落尽春狼籍”。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无法回到过去,而春花凋谢,万物更迭,象征着生命的消逝。

颔联“南台茗碗荐炉香,世礼丛林笑未忘”则转向了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诗人用“茗碗”和“炉香”来表达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同时,“世礼丛林笑未忘”也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佛教丛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颈联“只个死生收不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观念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生死是无法控制的,也无法收束的。“梦中声色谩遮藏”则是诗人对于梦境的虚幻和现实的无奈的描述。

尾联“黄龙生辰因阅晦堂偈作此”则明确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目的。诗人在黄龙的生日之际,为了纪念晦堂的偈句,创作了这首诗。全诗通过对晦堂偈句的思考和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佛教的深入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