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灯有法传,释迦当即得。
但闻记别音,乃知无所获。
精真妙平等,明告恐疑惑。
永怀常不轻,好心遭捶掷。
注释:
-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 其二:即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的日子。用“欲得现前”表示对悟道的期待和渴望。“莫存顺逆”是说不要执着于任何事物,包括顺境和逆境。
- 然灯有法传:这是一首佛教的诗歌,意指通过“然灯”这个修行方法可以得到佛法。这里的“然灯”可能是一种特定的佛教修行方法。
- 释迦当即得:这是说释迦牟尼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得到了佛法。这里的“释迦”可能是指释迦牟尼佛,是中国佛教的创始人。
- 但闻记别音:这可能是指在佛教中,不同的经文和注解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需要仔细分辨。
- 乃知无所获:这意味着虽然努力去理解这些经文和注解,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佛法。
- 精真妙平等:这是对佛教教义的一种描述,强调了佛法的精深和真实,以及它与一切事物平等无二的特性。
- 明告恐疑惑:这是说佛教的教义是明确的、清晰的,但是可能仍然会让人产生疑惑。
- 永怀常不轻:这可能是表达一种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 好心遭捶掷:这可能是指虽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是仍然会被误解或者被打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的诗歌,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于佛法的一些观点和态度。
作者认为“然灯有法传”,这是对佛法的一种信仰和追求,认为可以通过修行和学习佛法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作者提到了“释迦当即得”,这是指释迦牟尼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得到了佛法,这反映了作者对释迦牟尼佛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作者也意识到“但闻记别音,乃知无所获”,这说明尽管有许多人试图学习和理解佛法,但是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佛法,这反映出作者对于佛法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担忧。
作者还提到了“精真妙平等”,这是对佛法教义的一种描述,强调了佛法的精深和真实,以及它与一切事物平等无二的特性。
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之情,“永怀常不轻”,这是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尊重。同时,作者也提醒自己“好心遭捶掷”,这可能是对自己善良之心被误解或打击的一种警示和反思。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的诗歌,通过对诗句和译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