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固有恒,至刚定无欲。
得饱即酣卧,称心良易足。
清歌一瓢风,笑唾千钟禄。
谁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

注释:

  1. 二十九日:即九日,古人以干支纪日,此为第九天。
  2. 明白庵主:指禅师悟明,他在此庵修行。
  3. 寂灭:佛教用语,指涅槃。
  4. 八偈:佛家称诗偈为“颂”,八首即为一组,故称“八偈”。
  5. 道心: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本具清净的道心,即本来清净的心性。
  6. 定无欲:指心无杂念,心如止水。
  7. 酣卧:睡得很熟的样子。
  8. 称心:符合心意。易足:容易满足。
  9. 清歌一瓢风:形容歌声清雅,如一瓢清风。
  10. 笑唾千钟禄:形容僧人吃斋念经,过着淡泊的生活。
  11. 九原:指墓地。
  12. 我欲掖埋玉:我愿埋葬自己的美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诗,通过描述悟明禅师在九九重阳节这一天的行为和心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然和对生死超脱的理解。
    首句“道心固有恒,至刚定无欲”,诗人以“道心”为引,表明自己内心的坚定和纯净。接着,“得饱即酣卧,称心良易足”描绘了悟明禅师得到心灵滋养后安然入睡,内心满足的状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超然态度,不计较得失,顺其自然。
    第三句“清歌一瓢风,笑唾千钟禄”,诗人以清新的歌声比喻自己的内心,以简朴的生活比喻自己的修行。这里的“笑唾”指的是僧人们的简单生活方式,他们吃素、念经,过着淡泊的生活。而“千钟禄”则是指他们所得的施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第四句“谁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诗人表示自己想要像古代贤人一样,将自己的美玉(即美德)隐藏起来,不为世俗所动。这里的“九原”指的是墓地,象征着死后的世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的超脱和对于道德操守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悟明禅师九九重阳节这一天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他的禅修境界和对于生死超脱的理解。诗人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于道德操守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