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无住著,袒而凭几。
侍僧击磬,狻猊卧戏。
石屏倚天,下迸流水。
水声触眼,石光到耳。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三因羯陀尊者情无住著,袒而凭几。
侍僧击磐,狻猊卧戏。
石屏倚天,下迸流水。
水声触眼,石光到耳。
释义:
-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三因羯陀尊者
- 情无住著,袒而凭几。
- 侍僧击磬,狻猊卧戏。
- 石屏倚天,下迸流水。
- 水声触眼,石光到耳。
注释:
-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十三因羯陀尊者:这是一首赞美因羯陀尊者的诗歌。因羯陀尊者是佛教的修行者,这首诗通过描绘因羯陀尊者的形象和修行状态,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之情。
- 情无住著,袒而凭几。
- 情无住著:意为心中没有执着,自在安详。
- 袒而凭几:意为敞开衣襟,坐在几案旁,形容因羯陀尊者安详自在的状态。
- 侍僧击磬,狻猊卧戏。
- 侍僧击磬: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人敲击磬作为法器,以示庄严。
- 狻猊卧戏:狻猊是一种神话中的兽类,象征着吉祥和尊贵。卧戏可能指的是因羯陀尊者在休息时安详自如的样子。
- 石屏倚天,下迸流水。
- 石屏倚天:形容石制的屏风高耸入天,象征着坚固和高远。
- 下迸流水:指水流从屏风下涌出,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景象。
- 水声触眼,石光到耳。
- 水声触眼:指瀑布的声音如同触手可得般清晰响亮。
- 石光到耳:形容瀑布落下时发出的光线如同触摸到了耳朵一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因羯陀尊者的形象。诗人以“情无住著”开篇,表达了对因羯陀尊者内心世界的赞美,暗示他的心灵超脱世俗,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接着,诗人描绘了因羯陀尊者安详自在的姿态,如“袒而凭几”,以及他与寺庙僧侣共同进行的修行活动,“侍僧击磬”。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因羯陀尊者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佛教徒的虔诚和修行精神。
在描述因羯陀尊者修行环境的段落中,“石屏倚天,下迸流水”一句尤为引人注目。这里的“石屏”象征着坚固和高远,而“下迸流水”则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也突出了因羯陀尊者所在之地的神奇和不凡。
诗人用“水声触眼,石光到耳”来结束全诗,再次强调了因羯陀尊者修行环境的自然之美。这不仅是对因羯陀尊者生活环境的赞美,也是对整个修行过程的肯定。整首诗通过对因羯陀尊者及其所处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境界,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