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何忍见花飞,张幕悬铃事已微。
千里魂消同况味,经年头白为芳菲。
传书黄耳浑无实,吹浪江豚苦作威。
岂有邻翁知爱护,借人畚耜计应非。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惜春何忍见花飞:春天来临,花儿盛开时,诗人却不忍心看到它们凋零。这里的“花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张幕悬铃事已微:张起帐幕、悬挂风铃,这些原本用于迎接春天的活动现在都已变得微不足道。这里的“事已微”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千里魂消同况味:随着春天的离去,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心中的悲伤,如同身处千里之外一般。这里的“魂消”形容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而“同况味”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共鸣。
经年头白为芳菲: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的白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春天的逝去。这里的“芳菲”是指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头白”则是诗人对自己衰老的一种自嘲。
传书黄耳浑无实:尽管我试图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这里的“黄耳”指的是传说中的传声鸟,而“浑无实”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吹浪江豚苦作威:江中的海豚被波浪冲刷得疲惫不堪,它们发出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这里的“苦作威”形容了海豚在逆境中挣扎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面对困境时的心境。
岂有邻翁知爱护:难道还有人能够像邻居那样关爱我吗?这里的“邻翁”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亲友或者其他关心他的人,而“知爱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人关怀的渴望和期待。
借人畚耜计应非:如果借用别人的工具和方法去完成某项事情,那么这样的计划肯定无法实现。这里的“畚耜”是农具,代表着辛勤劳作,而“计应非”则意味着任何尝试都不可能成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作者内心的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