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不蛰于潭,飞挂丛竹里。
长吟不断云,更吐无尽水。
一白夹涧花,孤晶含石髓。
竹身洗更绿,山气凝欲紫。
春深时雨足,龙意若有喜。
长将翔雷霆,焉肯容鳣鲔。
夕照渡木梁,大风震楼几。
万壑助之喧,百虫绝于耳。
众绿劈尺天,断崖若垣垝。
月出水声中,不知雨既止。
岩居爱下弦,高咏过卅载。
熟知易世游,孤光悲桑海。
无睡此徘徊,奇怀郁廦廆。
栖鸟亦翻飞,影落众峰底。
平明穿竹去,掬水一漱齿。
灵氛荡疏襟,闻声犹十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游龙潭宿听水第二斋
- 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行,描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在听水声中入睡。
- 龙不蛰于潭,飞挂丛竹里。
-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龙在潭边飞翔的情景,它并不选择安静地蛰伏,而是在竹林中自由自在地飞舞。
- 长吟不断云,更吐无尽水。
- 这句诗表达了龙在吟唱时的声音悠扬,仿佛它在不断地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 一白夹涧花,孤晶含石髓。
- 这两句描述了涧边的白色花朵和孤独的晶莹石头,它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显得那么纯净和高雅。
- 竹身洗更绿,山气凝欲紫。
- 这两句描绘了竹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更加翠绿,山间的气息似乎也变得紫色,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 春深时雨足,龙意若有喜。
- 这句诗表达了春天到来时的雨水充足,使得龙的心情变得愉悦。
- 长将翔雷霆,焉肯容鳣鲔。
- 这两句描绘了龙在天空中翱翔,毫不畏惧雷霆般的力量,展现了它的勇敢和无畏。
- 夕照渡木梁,大风震楼几。
-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映照在木梁上的景象,同时风势强劲到足以震动楼阁的门窗。
- 万壑助之喧,百虫绝于耳。
- 这两句描述了山谷之间回荡的声音和各种昆虫消失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众绿劈尺天,断崖若垣垝。
- 这句诗描绘了群山之中绿色的植被如同尺子一样伸展到天际,断崖如同城墙一样坚固。
- 月出水声中,不知雨既止。
- 这里描绘了月亮在水中发出的声音,让人误以为雨已经完全停止。
- 岩居爱下弦,高咏过卅载。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喜欢在岩石上居住,并且已经在那里度过三十年的时光。
- 熟知易世游,孤光悲桑海。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他在孤独中发出的光辉如同悲伤的大海一样深沉。
- 无睡此徘徊,奇怀郁廦廆。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为内心的奇思妙想而在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睡,感到心情郁闷。
- 栖鸟亦翻飞,影落众峰底。
- 这里描绘了鸟儿在夜晚的飞行,它们的倒影落在了山峰之上。
- 平明穿竹去,掬水一漱齿。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清晨穿过竹林离去,用手中的水漱口的场景。
- 灵氛荡疏襟,闻声犹十里。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灵气,即使距离声音传来的地方有十里之遥,他也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作者内心的感受。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