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日影逝桑榆,有志无妨缓急图。
皓首穷经终不老,庞眉好学也成儒。
问年应结耆英会,添寿何忧鹤发枯。
信口漫吟三两卷,儿童争看白翁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①“谁怜日影逝桑榆”,意思是谁能怜惜我日影消逝的桑榆之年,这里以老来无为,自叹衰老作结,表达出自己对世事的失望。②“有志无妨缓急图”,“有志”即指“有志于学”,“无妨”指“不妨”、“不妨碍”。“缓急图”指《论语·子路》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有宽广胸怀,不要像小人那样忧虑。③“皓首穷经终不老”,“皓首穷经”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意为头发已经变白了,但学习却没有停止。④“庞眉好学也成儒”,“庞眉”指两鬓斑白的老人。“也成儒”指老人也能成为儒者,表明作者虽然已到暮年,但仍能坚持学习,不断进取。⑤“问年应结耆英会”,耆英会是指年高德劭之人的集会,作者在这里用“应结耆英会”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愿望。⑥“添寿何忧鹤发枯”,“添寿”指增添寿命。“鹤发枯”是说头发脱落,比喻人老了。⑦“信口漫吟三两卷”,“信口”指随口随意地,“漫吟”指随意吟诵诗文。⑧“儿童争看白翁须”,“儿童”指的是年轻人,“白翁须”是说白发蓬松的胡须,指老年人的头发稀疏,容易脱落。⑨“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句,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四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晚年仍然勤奋学习,不因岁月流逝而懈怠;第二部分写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进入老年学人的聚会,希望在晚年还能有所作为;第三部分写诗人希望能够活到九十岁高龄。全诗表达了作者虽身处暮年仍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诗句释义:①谁怜日影逝桑榆?②有志无妨缓急图。③皓首穷经终不老,庞眉好学也成儒。④问年应结耆英会,添寿何忧鹤发枯。⑤信口漫吟三两卷,儿童争看白翁须。

译文:①谁怜悯我日影消逝的桑榆年华?②我有志向并不妨碍在紧要关头考虑对策。③即使到白发苍苍之时,仍努力学习,不会衰老,而且可以成为儒者。④我应该与老年学者一起欢聚一堂,增添我的长寿。⑤随意吟诵几页书卷,年轻人争相观看我的白胡子。

关键词:桑榆、学道、耆英会、鹤发、增寿、童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