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游惜未登太华,却到华阳碧鸡下。
碧鸡山接太华山,西岳崚嶒名可借。
城里深居隔山色,可使高梯木成架。
金碧岑楼再构难,架木省工更廉价。
问名终是四方台,无瓦非楼亦非榭。
滇池六月常棉衣,爽气朝来不知夏。
登台万丈列苍岩,远见层坡近平坝。
琳宫樵径皆分明,华浦青青绕禾稼。
吾衰尚可屡登陟,不觉栏桄怯腰胯。
把酒闲邀宾客欢,攀花莫使儿童怕。
柱颊刚逢报早秋,闻钟竟可连清夜。
黑水梁州云外流,倒挽银河半天泻。
甲兵洗净殪天狼,弧矢星明向西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西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登临华山的向往,以及对于建筑技术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1. 吾游惜未登太华,却到华阳碧鸡下。(我本想登临太华山,可惜未能如愿,却来到华阳县碧鸡山下。)
    注释:这里“太华”指太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碧鸡”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指某个山峰的名字。

  2. 碧鸡山接太华山,西岳崚嶒名可借。(碧鸡山与太华山相邻,西边的华山峻峭,其名声可以借用。)
    注释:“崚嶒”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西岳”指的是华山。

  3. 城里深居隔山色,可使高梯木成架。(城里住的地方离山上很远,可以用梯子搭起来做成架子。)
    注释:这里“城里深居”可能指的是远离山脚的城市。“高梯木成架”描述了一个利用木材搭建起的简易结构。

  4. 金碧岑楼再构难,架木省工更廉价。(想要用金色装饰的楼阁重新建造很难,但用木架代替则更加省钱。)
    注释:“金碧”形容建筑物色彩华丽。“岑楼”可能是指在山上的建筑。

  5. 问名终是四方台,无瓦非楼亦非榭。(名字叫做四方台的东西,不是真正的楼也不是真正的榭。)
    注释:“四方台”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名称,具体含义不明。“无瓦非楼亦非榭”意味着虽然名为楼或榭,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楼或榭。

  6. 滇池六月常棉衣,爽气朝来不知夏。(在昆明的滇池边上,六月的时候经常穿棉衣,早晨来时不觉得夏天的到来。)
    注释:“滇池”指的是云南省昆明市附近的一个湖泊。“棉衣”是指穿着保暖的衣物。

  7. 登台万丈列苍岩,远见层坡近平坝。(登上高处可以看到万丈高的苍岩,远处是层层的山坡,近处则是平坦的田野。)
    注释:这里的“登台”可能是一个登山的活动或者是山顶上的平台。

  8. 琳宫樵径皆分明,华浦青青绕禾稼。(宫殿的道路清晰可见,华浦(即华阴县)周围的农田郁郁葱葱。)
    注释:“琳宫”可能是指宫殿。“樵径”可能是指山林间的小路。“华浦”是华阴县附近的一片区域。“禾稼”指的是农作物。

  9. 吾衰尚可屡登陟,不觉栏桄怯腰胯。(尽管我年岁已老,但还是可以多次登高望远,不感觉到栏杆扶手让我感到害怕,因为腰部酸痛。)
    注释:“登陟”是指攀登。“栏桄”可能是指栏杆或者扶手。

  10. 把酒闲邀宾客欢,攀花莫使儿童怕。(在闲暇之时邀请宾客一起饮酒,不要让孩子看到花朵而害怕。)
    注释:“把酒”可能是指饮酒。“攀花”可能是指孩子玩耍时攀爬花朵。

  11. 柱颊刚逢报早秋,闻钟竟可连清夜。(刚刚遇到秋天报时的声音,听钟声竟然可以连续听到整晚的清冷。)
    注释:“柱颊”可能是指墙壁或柱子上刻有花纹的部分。“报早秋”可能是指时间报时的声音。

  12. 黑水梁州云外流,倒挽银河半天泻。(黑水河如同从天空中流淌的梁州一般,仿佛要逆转银河将河水倒灌入天际。)
    注释:“黑水”可能是指黑水河。“梁州”是一个古代州郡的名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一带。

  13. 甲兵洗净殪天狼,弧矢星明向西射。(军队的甲胄洗净了,杀死了天狼星,弓箭星明亮地向西发射。)
    注释:“甲兵”可能是指军装或武器。“殪天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消灭敌人。“弧矢星明向西射”描述的是天文现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登临华山的愿望。诗中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华山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