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修禊到兰亭,今日春江倚画舲。
上巳风光晴更远,富阳山色晚逾青。
要将觞咏临流水,还向纶竿拜客星。
濯遍尘缨何处好,钓鱼台下碧泠泠。
【注】桐江:指浙江桐庐,在浙江省西部。禊:古代风俗,以水为祭品,在水边举行,以示洁清。修禊:即修禊日,是古时每年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举行的春浴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踏青、放风筝、斗鸡等娱乐活动。兰亭:在浙江绍兴市南,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得名。
【赏析】这首七律写于作者任富阳令期间。诗人借修禊之会而抒写对兰亭的深情怀念。首联追忆去年兰亭修禊的情景;颔联写今日到兰亭赏风景;颈联写兰亭附近风光胜境之美,并点出富阳山色之秀美;尾联写兰亭附近的山水风光,并以垂钓台作结。全诗意境清新,情意缠绵,有“风致翩翩”之感,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人于此日修禊,后遂成为固定的节日。
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其事最详,故又称“兰亭”。
画笻(liáo):长形的船。
上巳风光晴更远:上巳节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景色宜人,远远望去更为秀丽。
富阳山色晚逾青:富阳的群山在夕阳中色彩更加浓艳。逾:超过。
觞咏(shāng yǒng):饮酒吟诗。
纶竿:钓竿。
纶:鱼线。
拜客星:迎候游子归来,此句谓迎候远归的友人。
濯(zhuó)遍尘缨何处好:洗尽身上的尘土,但不知何处是好地方。
垂钓台:在富阳县城东北,相传晋代谢安在此与子侄们垂钓。
碧泠泠:水声清冷如琴瑟之声。
【注释】
桐江:在浙江西部。
禊:古代风俗,以水为祭品,在水边举行。
上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
兰亭:在浙江绍兴西南。
修禊:古人在此地修禊。
兰亭: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所记述的地方。
禊:古礼,每年三月三日,人们于此日到水边沐浴净身,祓除灾祸。
修禊日:即三月三日。
凭栏:倚着栏杆。
兰亭修禊:指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亭:即《兰亭序》中所写之地。
修禊:指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即《兰亭序》中所写之地。
凭栏:倚着栏杆。
上巳:农历三月初一,古人于此日上巳修禊。
风光:风光明媚。
晴远:天蓝得非常明朗而遥远。
富阳山色晚逾青:《兰亭记》云:“右军之居,有兰渚山,山高而多石,幽奇甚。”
逾:超过。
将:将要。
觞咏:泛指饮酒赋诗。
纶竿:钓鱼竿。
拜客星:迎接游子或贵客。
垂钓台:相传晋代谢安曾在此与子侄们垂钓。
濯缨:濯洗帽子上的缨带。《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曰:‘为孔丘。’曰:‘是何人哉?彼何人也?’曰:‘吾友也。’曰:‘乡者‘吾闻言于接舆’,我欲往见之。’‘奚里邪?’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垂钓台:在富阳城北二十里。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借怀古抒发情怀。
第一首首联写去年兰亭修禊的往事,“修禊”是古人在水滨沐浴除秽的传统,“兰亭”是著名的历史名迹,这里用典,暗指当年王羲之的盛会。颔联写今年重访兰亭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四句写兰亭周围风光的优美,以及山色之清幽。颈联由景及人,写兰亭周围的山光水色之美。尾联写兰亭附近的山水美景,并以垂钓台作结。全诗意境清新、情意缠绵,有“风致翩翩”之感,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