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斋久已入诗谈,更与西江水共参。
学士坊边新改井,先生溪上旧师覃。
论交白发清同照,若雨苍生味定甘。
五百馀年书卷尾,恐将终号谢公潭。

诗句释义:

  1. 苏斋久已入诗谈,更与西江水共参。 - 这句表达了谢蕴山对苏斋的热爱和珍视,将其视为自己诗作中的灵感来源。”苏斋”很可能指的是他的书房或工作室,而”诗谈”则表明他在这里沉浸于诗歌创作之中。”更与西江水共参”意指他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西江的水作为灵感之源,反映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2. 学士坊边新改井,先生溪上旧师覃。 - 这句描绘了谢蕴山在南昌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学士坊边新改井”可能是指他在南昌的一个住宅附近发现了一个良好的水源,因此进行了新的改造。”先生溪上旧师覃”则表明他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且在学术或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被当地人尊称为“覃先生”。

  3. 论交白发清同照,若雨苍生味定甘。 - 这句反映了谢蕴山与人交往的真诚和友谊的美好。”论交白发清同照”意味着他与朋友交往时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清新的友谊,如同白发老人一样相互照耀、互相支持。”若雨苍生味定甘”则形容这种友谊如甘霖般滋润人心,给人带来幸福和满足。

  4. 五百馀年书卷尾,恐将终号谢公潭。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感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许。”五百馀年书卷尾”意味着他见证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变迁,这让他感到历史的深远和自己的渺小。”恐将终号谢公潭”则透露出他对人生终点的一种期待——希望自己能在谢家潭这样的美丽环境中安度晚年,享受宁静与美好。

译文:
苏斋久已入诗谈,更与西江水共参。
学士坊边新改井,先生溪上旧师覃。
论交白发清同照,若雨苍生味定甘。
五百馀年书卷尾,恐将终号谢公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谢蕴山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观和艺术追求。诗人通过与自然元素的关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期许。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