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长宵白日残,匡时人苦圣贤官。
穿珠蚁孔朱丝细,拨剌荆丛赤手难。
公且堕私偏更劣,今还殊昔后何堪。
繁霜渐渐凋风叶,深恐罗衣不避寒。
解析:
诗句注释:- 黯黯长宵白日残:描述的是深夜时分,天色已昏暗。
- 匡时人苦圣贤官:指在艰难时期,人们需要贤能之士来帮助治理国家。
- 穿珠蚁孔朱丝细:形容细微之处,如同蚂蚁的孔洞中穿出的珍珠般珍贵。
- 拨剌荆丛赤手难:描述在荆棘丛生的环境下,徒手拔除荆棘是极为困难的。
- 公且堕私偏更劣:意指当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冲突时,偏向私人利益更为糟糕。
- 今还殊昔后何堪:表达对过去与现在情况的巨大变化感到难以承受。
- 繁霜渐渐凋风叶:随着时间的流逝,秋天的霜逐渐融化,树叶开始凋零。
- 深恐罗衣不避寒:担心寒冷的天气无法抵御,连华丽的衣服也抵挡不住严寒。
译文:
在漫长而黑暗的夜晚,太阳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斑驳的光影。
在这样的时代,人们需要贤良的官员来治理国家,但贤能之士却很难获得。
在微小的细节上,如蚂蚁穿过的洞口中透出的珍珠一样珍贵。
在荆棘丛生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赤手空拳地拔除荆棘,这是多么困难啊!
在公共与私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偏向私人利益,那么结果将更加糟糕。
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不同,让人难以忍受现在的困境。
随着时间流逝,秋季的霜渐渐融化,树上的叶子也开始凋零。
深深的担忧,怕那些华丽的衣裳也无法抵御严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长夜、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忧虑。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穿珠蚁孔”和“拨剌荆丛”),巧妙地展示了贤能人士在复杂环境中所遭遇的挑战,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通过对比过去的“殊昔”和现在的“后何堪”,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变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冲击。同时,诗中的“繁霜”、“凋风叶”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和深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