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不成雪,海上有涛声。
竟夕震双耳,残年无限情。
三山渺何许,习坎利于贞。
坐觉扶桑晓,看予白发生。
腊月廿七夜宿海门
北风不降雪,海上有涛声。
竟夜震双耳,残年无限情。
三山渺何许,习坎利于贞。
坐觉扶桑晓,看予白发生。
译文:
腊月二十七日夜里在海门过夜,
北风中没有飘落的雪花,只有海浪声回荡。
整夜都震动着双耳,对逝去的年华充满感慨。
三座山峰在哪里?它们如同习坎,有利于保持内心的贞固。
醒来时太阳已高照,白发让我感到惊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读:
- 腊月廿七夜宿海门
- 腊月:即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 廿七夜:指的是除夕后的第七个晚上,即新年的第一个夜晚。
- 海门: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或者他旅行到的海边小镇。
- 北风不成雪,海上有涛声
- 北风:通常指寒冷的北风,但此处可能是诗人用来形容天气寒冷。
- 不成雪:表示没有下雪,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或者是作者故意这样写来表达某种情感。
- 海上有涛声:描绘了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 竟夕震双耳,残年无限情
- 竟夕:整晚的意思。
- 震双耳:形容海浪的声音大得足以震动人的两耳。
- 残年无限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情感。
- 三山渺何许,习坎利于贞
- 三山: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渺何许:表示难以确定具体位置。
- 习坎:古代哲学术语,意为恒动不居的状态。
- 利于贞:强调在变化无常的人生态度中保持坚定。
- 坐觉扶桑晓,看予白发生
- 坐觉:形容从梦中醒来的感觉。
- 扶桑:东方的古国名,这里代指东方的太阳。
- 白发生:头发变白,意味着年纪渐长。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平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