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海无冰雪,浑忘十月天。
客心故摇落,人事况推迁。
纵饮非吾愿,同袍觉汝贤。
流光应共惜,岁晏此穷边。
【注释】
(1)十月廿四日:农历十月初四。指诗人的友人王伯卿在这一天邀请他赴宴。即席:就坐饮酒。
(2)炎海:炎热的大河,这里指黄河。冰雪:指黄河两岸的冰天雪地。
(3)浑忘:全然忘记。十月天:指十月里的天气。
(4)客心:客人的心情。摇落:指秋天萧瑟的景象。
(5)人事:人世间的事情。况:何况。推迁:推移,迁移。
(6)纵饮:放开量喝。非吾愿:不是我的本意。
(7)同袍: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觉汝贤:觉得你很贤能。
(8)流光:流逝的时光;光阴。应共惜:应当共同珍惜。
(9)岁晏:年终时。此穷边:此处是荒僻穷困的地方。
【译文】
炎黄大地没有冰雪,完全忘记了十月的寒冷。
客人的心情本来就忧郁,人间世事更令人悲叹。
放开酒量不是我的本意,我们这些朋友你很贤明。
时光易逝应当共同珍惜,一年将尽这穷困边塞。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大历五年(770)冬。王叔文、王伾被宦官刘辟杀害后,王叔文的党羽遭到排斥,王叔文本人也遭贬谪。王叔文之死对李益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诗人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这首诗。
首联写王叔文被杀后,自己被贬为江宁司马,来到洛阳与老朋友相聚。颔联点出“十月廿四日”,表明诗人是在宴会上作此诗的。《旧唐书·李益传》说:“益有集二十卷,今编诗十九首。”《全唐诗》收录了李益的这首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悼念王叔文的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悲痛之情,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人遭难的同情。颈联紧承“人事况推迁”而来,指出自己虽然想开怀畅饮,但是心情不能平静,原因是想到王叔文已遭不幸,而自己又远离京城,所以不能尽情痛饮。尾联则进一步抒发这种感情。“流光应共惜”,意为光阴要共同珍惜,不要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最后以感叹句收结,强调年华似水,岁月不居,应当珍惜美好时光。
全诗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开头写王叔文被杀,中间写自己与友人相聚,结尾写珍惜光阴,层层深入,步步进逼,最后达到感情升华。语言简洁自然,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