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孔孟而来,二千年卫道传经,独振斯文统绪;
当光宁之世,五十日格非陈善,允宜此地烝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时,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大意及重点词语,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分析诗歌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然后综合评价即可。

(1)

“朱文公祠联”指的是朱熹的祠堂楹联。“由孔孟而来”一句,点出祠堂的来龙去脉;“二千年卫道传经”,指出朱熹继承孔孟传统,维护儒家道统;“独振斯文统绪”,强调朱熹作为儒学大师的地位;“当光宁之世”句,指南宋理宗时期;“五十日格非陈善”,表明朱熹在五十天之内完成《大学》、《中庸》等四书的注解,“格”“陈”皆为训诂的意思。“允宜此地烝尝”,“烝尝”,古礼名,祭祀之意,这里指祭祀孔子,所以朱熹说“允宜此地烝尝”。

(2)

全诗表达了朱熹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理学传承的重视。朱熹是理学大家,他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儒家文化传承下去。因此,他在祠堂中挂上了这副楹联,以此表达自己对儒学的尊重和热爱。

(3)

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前两句以时间、事件为切入点,点明祠堂建立的原因和历史渊源;后两句以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突出了朱熹的学术地位以及他对儒学文化的传承。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答案】

示例:

朱文公祠联

由孔孟而来,二千年卫道传经,独振斯文统绪;

当光宁之世,五十日格非陈善,允宜此地烝尝。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紫阳,世称朱文公。他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在元、明、清三朝达到顶峰。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成就卓著,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著作包括《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和《通书口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与杨朱、董仲舒并称“孔三大儒”,故亦称“朱文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