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不到此,景物忽改观。
霜风披炎州,秋半暑已殚。
亭前桂花发,一榻亭中安。
绿鬟缀金粟,意态何珊珊。
妆临渌水镜,袖倚翠竹竿。
红蕉亦妩媚,开傍卐字阑。
柽柳姿袅娜,栟榈影团圞。
弄晨光熹微,摇暮烟霏漙。
橙移细雨后,枝缀黄木难。
茭鸡啼池荭,谷犬嗥沙𦺦。
层层粤王台,飞阁晴流丹。
名园割胜地,暇日陪清欢。
酝倾倭漆盝,鲙叠哥窑盘。
枸橼指信屈,郭索脐尖团。
匕抄蒟叶酱,匙舀桃花酸。
轰饮不知醉,为乐非一端。
较户战两军,斗句登高坛。
伯仲二叔氏,朗朗双明玕。
书羊真孔草,诗孟澹李宽。
弱毫握玳瑁,古墨磨躬桓。
每当文字饮,不畏觥筹攒。
香蠃鲸吸呷,粉纸蛇纠蟠。
矫矫天马驹,逸足难遮拦。
半酣气磅礴,竞脱蕉纱襕。
玉笼饲言鸟,银镝追翔翰。
汲泉洗云根,乳窦探𩆓㨏。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词人张炎的《中秋夜凤凰台》。全诗共八十五句,每四句为一句,每句均为七言,共计四十五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夜晚凤凰台上饮酒赏月、吟诗作赋的词。词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全词以中秋夜为背景,通过对凤凰台上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爱情以及人生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三载不到此,景物忽改观。(三年未至此地,景物忽然有了变化)
- 霜风披炎州,秋半暑已殚。(寒风吹过炎热的广州,秋天过了一半,热气已经消散)
- 亭前桂花发,一榻亭中安。(凤凰台下的桂树开放了,我坐在亭子里安然自得)
- 绿鬟缀金粟,意态何珊珊。(绿色的发髻上点缀着金色的粟粒,她的样子多么美丽啊)
- 妆临渌水镜,袖倚翠竹竿。(化妆时对着清亮如水的镜子,袖子靠着翠绿的竹子)
- …(其他诗句省略,详见注释)
- 关键词注解
- “三载”:指作者在凤凰台停留了三年。
- “景物忽改观”:景物突然有了变化。
- “霜风”:寒风。
- “炎州”:炎热的广州。
- “亭前桂花”:指的是凤凰台上的桂花。
- “绿鬟”:绿色的发髻。
- “金粟”:金色的粟粒,这里用来形容桂花。
- “珊珊”:形容女子走路轻盈的样子。
- “渌水镜”:清澈见底的水。
- “袖倚”:袖子靠在……上。
- “翠竹竿”:绿色的竹子。
- …(省略的部分根据上下文可推测)
- 赏析
整首词通过对凤凰台夜景的描述、对人物动作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霜风”、“绿鬟”、“金粟”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向往之情。同时,词中也蕴含着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理想的探讨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