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垂垂态最佳,纷纷姚左岂能侪。
红珠一索和烟剪,曾上玲珑白玉钗。
第一句:“袅袅垂垂态最佳”,形容女子的身姿曼妙、婀娜多姿,非常迷人。
第二句:“纷纷姚左岂能侪”,意指众多美女之中,谁又能与她相媲美?
第三句:“红珠一索和烟剪”,描绘了一幅女子手持红色丝线,如同剪刀般轻巧地剪切着烟雾般细腻的丝带的画面。
第四句:“曾上玲珑白玉钗”,暗示女子曾佩戴过精美的玉钗饰品,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袅袅垂垂态最佳,纷纷姚左岂能侪。
红珠一索和烟剪,曾上玲珑白玉钗。
第一句:“袅袅垂垂态最佳”,形容女子的身姿曼妙、婀娜多姿,非常迷人。
第二句:“纷纷姚左岂能侪”,意指众多美女之中,谁又能与她相媲美?
第三句:“红珠一索和烟剪”,描绘了一幅女子手持红色丝线,如同剪刀般轻巧地剪切着烟雾般细腻的丝带的画面。
第四句:“曾上玲珑白玉钗”,暗示女子曾佩戴过精美的玉钗饰品,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注释】 1. 抵舍:到达住所。三径:指归家之路。 2. 长贫荐七蔬:《汉书·张敞传》载,张敞为京兆尹时,百姓有饥者,他亲自到田间察看,发现有人偷了官仓的麦子,立即将其处死,百姓大为感激。后来张敞任丞相,他的儿子上书说:“我的父亲当官时,经常吃素菜,所以民间称他为‘张七’。”这里用“荐七”代指张敞。 3. 巾有酒:指生活简朴。 4. 食无鱼:指生活清苦。 5. 邯郸枕:即赵氏枕
【注释】: 1. 笯(huā):竹笼。 2. 驹:幼马,比喻年轻。 3. 长镵(chán):农具,一种长柄的镰刀。 4. 萧然:寂寞的样子。 5. 终胜:最终还是比得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前两句写归田隐居生活之乐,后两句写田园生活的艰辛。此诗以鸟、驹作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归田后的闲适与安逸,以及归田后的辛酸和艰难。 首联写诗人辞官归田,心情舒畅。“似鸟初辞笯”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藕荡围溪面,柴门缚树身。" - 注释:形容池塘周围被荷叶环绕,门前用树枝绑住。 - 赏析: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象,通过自然元素如莲叶和树枝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闲适氛围。 2. "重招逃酒户,小醉落花晨。" - 注释:再次邀请逃避世俗的饮酒者,小醉后欣赏清晨花瓣飘落。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九月七日同远士饮菘塍斋 九月七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远士,指远方的朋友或友人。菘塍斋,即菘菜地,泛指乡野。 译文:九月七日,与远方的朋友一起在家乡的田间饮酒。 注释:菘(sōng),萝卜的一种,这里泛指蔬菜。塍(chéng),田间的土埂,泛指农田。 赏析:此诗首句点明时间是中秋佳节,次句描写节日气氛,第三句写宴席上豪士们畅饮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冒雨移亭赏菊并准备登山采蜡屐鞋
宝应 八宝湖中水,声同万马奔。 浪高城岌岌,堤滑雨昏昏。 人以鱼为饭,家惟荻作门。 十年昏垫苦,有口向谁论。 赏析: 《宝应》一诗描绘了清代诗人朱昆田在经历十年自然灾害的困苦生活后,所表达的无奈与哀愁。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民生状态的对照,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八宝湖中水,声同万马奔。”此句用“八宝湖”象征丰收之年,然而“水”的意象却透露出洪水的肆虐,象征着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意表述的误读,以及是否找到了选文作者将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摘取出来作为答案关键词的不恰当之处。然后是命题者从设题到答题,考生要审清要求,明确具体的考点,如情感主旨、手法特点等,再根据相关诗篇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土炕添䕸火”一句中的“䕸火”,是指草灰,用它来烧炕
迎寒寻旧雨,入夜话乡关。 扫榻竟须住,抽帆未许还。 细倾官字盏,暂解旅人颜。 输尔吟情健,清才不可攀。 注释: 1. 迎寒寻旧雨:迎着寒冷寻找老朋友,形容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2. 入夜话乡关:在夜晚与朋友谈论家乡的事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 3. 扫榻竟须住:打扫干净房间后,我竟然要留在那里住下,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4. 抽帆未许还:收起船帆却不允许回程,表示对朋友的不舍和挽留。
【注释】 丹徒公:指唐代诗人杜甫。 源堂:即“思源堂”,杜甫在长安时所居住的地方。 种荷:种植荷花。 四章:这里指的是杜甫的四首《夏日叹命怀》诗。 蟠诘曲(qū jù qū):形容字体迂回曲折,盘旋如蛇。 妙语:好的话语。 滂葩(pāng bā):花盛开的样子。 复见长笺劈:又看到长信笺上的文字。 争看小字斜:争相观看短小的字迹。 领客:接待宾客。 休衙(xiū yá):休假,停职。 销夏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数弓营隙地,百指凿清泉”意思是:在狭窄的空地上用弓箭射中,百支箭矢穿透了泉水。这两句诗写自己与同僚们一起开凿池塘,种植荷花,并写下四首咏荷诗。“春涨鸭头水,光摇鱼尾天”意思是:春天水涨,像鸭子的头部;阳光映照水面,使水中的光波摇曳如同鱼尾。这句诗写荷塘中水势浩大。“镜中千嶂入
注释: 次止渊病起二首 其二 文章乖俗尚,丘壑寄吾情。 穷鸟初成赋,闲鸥旧结盟。 新愁来似疟,归梦重于酲。 幸有乡门老,新诗照眼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疾病中创作的。他感慨自己虽然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清高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之中,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首联“文章乖俗尚,丘壑寄吾情”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他认为文章应该追求高雅
倾城原不在知名,别有风流胜洛京。 注释: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足以让整个城市为之倾倒。 - 原不在知名:原本并不因名气而被人所知。 - 别有风流:另有一番风雅情趣。 - 洛京:洛阳,古代的首都,这里借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 无路到:无法接近。 - 妒他蝴蝶: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嫉妒其他蝴蝶。 - 趁新晴:趁着晴朗天气。 赏析: 这首诗是《题女郎周禧荷包牡丹扇头三首》的第三首
【注释】端州:今广东肇庆。子石:指端州石砚,相传唐代著名文人李太白曾用此石研墨。蜀州笺:指蜀地所产的精美纸张。画里诗人:指画家,意即画中之人。少年:年轻时。一曲填成:指创作了一首曲子。娘子:古代女子的美称。陈谱:陈旧的曲调。轻弦:轻柔的琴弦,指古琴。 【赏析】这首诗是题画诗,作者通过绘画中的“双鬟索句图”来抒发对青年才俊的倾慕之情。 首联:“端州子石蜀州笺,画里诗人正少年”
【注释】 一缕茶烟两鬓丝:一缕轻烟袅袅升起,仿佛是那女子的秀发,又似那女子的两缕青丝在缭绕上升。乌阑红袖忆当时:当年你穿着乌阑色的衣衫,红袖飘飘,与那男子相恋。 年来怜我心情减:自从与你离别之后,我就感到自己变得孤寂、忧郁了。无复新词与雪儿:再也不会写出像你一样的新词了,因为我已经失去了那份感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情的哀叹。诗人以“一缕茶烟两鬓丝”开篇
注释: 风朝雾夕只缄愁,红泪涓涓滴未休。——早晨的朝霞和傍晚的暮霭,只是让我更加忧愁,眼泪就像红泪一样不断流淌,却始终没有停止。 可惜篱边好颜色,欧家花谱不曾收。——这鲜艳的颜色,可惜被遗弃在篱笆旁边,而欧家的花谱却没有收录这些美丽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绝句《题女郎周禧荷包牡丹扇头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我来到江畔, 江雨蒙蒙湿我衣,江风吹来令人悲。 我来到春申之墓旁, 三千食客皆是珠履, 国士无双,却无一人是春申君的知己。 注释: - 江雨:指雨水从江面吹来的景象。 - 暗怆神:内心感到悲伤而无法自抑。 - 食客:指春申君的门客或宾客。 - 珠履:形容门客或宾客穿着华丽的鞋子。 - 故应:应该是指应该有人理解或支持。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春申君墓前的情景
人间随地是风波,湖上归来乐事多。 载得渔儿与菱女,楚歌不唱唱吴歌。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人间随地是风波”: - 描述的是人间到处都充满了波折和困难。这里的“风波”象征着生活的不易,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2. “湖上归来乐事多”: - 在湖上生活,能够享受到许多快乐的时光。这里的“乐事”指的是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如欣赏美景、与朋友共度欢乐时光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