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夷陵道,扁舟独夜来。
城孤悬楚望,月冷失秦灰。
戎马青山在,蓬蒿白骨开。
巴歌听已矣,并入岭猿哀。
诗句解释
1 天半夷陵道,扁舟独夜来。
“天半”指的是天空的尽头或者最高点,形容地势险峻。“夷陵道”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一带。诗人独自乘坐小船在夜晚经过夷陵道(天边)。
- 城孤悬楚望,月冷失秦灰。
“城孤”表示城墙孤立,没有人烟。“楚望”指楚国的地方望见,这里指长江。“秦灰”代指秦朝的遗迹或象征。这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孤独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 戎马青山在,蓬蒿白骨开。
“戎马”代表战争的紧张气氛。”青山在”暗示青山依然屹立不倒,但同时也意味着战争的残酷和对自然的破坏。”蓬蒿白骨开”描绘了战场之后的荒凉,蓬草和白骨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 巴歌听已矣,并入岭猿哀。
“巴歌”可能是指《巴渝辞》等古代歌曲,“岭猿哀”则指深山中猿猴的哀鸣声,这里用来表达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译文
天边最高的夷陵道上,我孤零零地乘着小船夜航。
城中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仿佛悬挂在楚地之望。
月光下秦朝的遗迹显得冰冷,就像那被遗弃的秦灰一样。
战场上草木不生的荒凉景象,如同白骨在荒野中露出。
古老的歌谣不再能听见,只能让山谷中的猿猴发出哀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穿越夷陵道的景象。从高处俯瞰,四周的山峦和河流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哀叹,也有对未来和平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