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其凉,雨雪如捣。
栖栖素冠,行彼周道。
蟹则有筐,蝉则有緌。
父丧不葬,谁怜我为。
瞻彼桓山,有革其羽。
载鸣载扬,忽失其侣。
力行虽疾,不如奋飞。
远望虽高,不如早归。
凡百君子,庶几心恻。
翳桑之饿,可以报德。

诗名:《伤歌行》(甲辰)

北风其凉,雨雪如捣。
栖栖素冠,行彼周道。
蟹则有筐,蝉则有緌。
父丧不葬,谁怜我为。
瞻彼桓山,有革其羽。
载鸣载扬,忽失其侣。
力行虽疾,不如奋飞。
远望虽高,不如早归。
凡百君子,庶几心恻。
翳桑之饿,可以报德。

译文

北风呼啸带来清凉,大雪纷纷犹如被击打一般。
我穿着素净的冠服,行走在那条古老的道路上。
螃蟹有筐装载,蝉儿系上小铃铛。
父亲去世未得安葬,谁能怜悯我的悲痛?
望着那巍峨的桓山,它却失去了翅膀。
鸟儿鸣叫飞翔,突然失去了同伴。
虽然努力前行速度极快,但比不上振翅高飞。
虽然远眺目标高高在望,但不如早日归来。
众位君子,请你们心中多些怜悯。
吃尽了苦头的翳桑,或许能够报答恩情。

赏析

《伤歌行》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生哀愁的汉乐府民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全诗以季节变换为线索,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张力。特别是诗中的“雉”字出现两次,分别象征着野鸡与腐肉,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悲哀。此外,诗中多次提及“不葬”,强调了对于死亡和哀悼的重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死亡的尊重和畏惧。

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无常和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