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酒初酲,晓月独悬,天街鼕鼕画鼓。
满汀洲、柳恽白蘋,洒船窗、孙楚零雨。
昌邑城边,宫亭湖畔,南州乐土。
且携将,法曹诗、风流香令同赋。
记九迭芙蓉,五峰瀑布,当年曾望处。
想厅事花阴,疏帘乍卷,向画中看,小米云山无数。
载鸣琴、临流唤渡,任优闲寄情毫素。
长安布衣,判留滞经春,盼仙凫、一双飞度。

【注释】

1.宣清:指送别。米紫:米芾,字元章,宋代著名书法家。

2.天街:指京城街道。鼕鼕:象声词。画鼓:指宫廷的仪礼乐器。

3.柳恽:唐代诗人。白蘋:一种水草。孙楚:东晋时人,以善写景见长。

4.昌邑城边:今山东青州市,汉置昌邑县,故址在今青州城东南二十里处。宫亭湖:位于青州城西,是胶莱古道的要冲。南州:指南齐时南方地区。乐土:理想的居住地。

5.法曹:官名,掌管刑狱、法律。香令:指《香囊赋》,南朝梁武帝萧衍所作。风流:文采风流。

6.九迭芙蓉:指荷花。五峰瀑布:指庐山瀑布。当年曾望处:指曾经欣赏过的美景或地方。

7.向:朝着。画中看:形容景色美得像图画一样。

8.载鸣琴:指弹奏音乐。临流唤渡(huàn dù ):乘船在水边呼唤渡船。任优闲寄情毫素:指任凭自己悠闲的心情寄托情思在纸上。

9.长安:今陕西西安。布衣:平民百姓。判:暂且,或许。留滞:滞留,停留。

10.仙凫:传说中的神鸟,这里代指所爱之人。一双飞度:一语双关,既指渡过了黄河,也暗示与所爱之人团聚。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十分婉转细腻。诗人通过送别这一生活片断,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联“送米紫来之官建昌”起句就点明送别的对象,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送米紫来”,是说米芾到建昌做官,而诗人送他的是米芾的字——紫色的信笺;“官建昌”则指明他此行的目的地。“晓月独悬,天街鼕鼕画鼓”二句,描写的是建昌城的夜景:夜深人静,月亮挂在天空,城边的大街上响着咚咚的画鼓声,渲染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境。

第二联“满汀洲、柳恽白蘋,洒船窗、孙楚零雨”则是描绘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象:“满汀洲”指宽阔的江岸,“柳恽白蘋”即岸边柳树成荫,水中生长着白色的苹草,“洒船窗、孙楚零雨”指微风吹过,使江中的水花飘散到船上,如同洒在船窗外的雨丝一般。这两句诗把送别的情景和自然景致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联“昌邑城边,宫亭湖畔,南州乐土”则进一步描述了送别的地方及其环境特点:昌邑城边,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地;宫亭湖畔,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湖泊;南州乐土,则是指这里是一个宜居乐业的好地方。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这片乐土的向往之情。

第四联“且携将,法曹诗、风流香令同赋”则是对送别场景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准备带走的是好友赠送的诗文以及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文人墨客所擅长的,因此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风流香令同赋”则意味着两人将会共同创作一首诗歌,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五联“记九迭芙蓉,五峰瀑布,当年曾望处”则是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诗人回忆起曾经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如九叠的荷花、五座山峰的瀑布等,这些都是诗人曾经仰望的地方。这里的“曾望处”指的是过去曾经驻足欣赏的地方,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联“想厅事花阴,疏帘乍卷,向画中看,小米云山无数”进一步展开了对过去的回忆:想象在厅堂上观赏着美丽的花阴,忽然打开窗户,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其中小米山云彩缭绕,宛如仙境一般。这里的“厅事”指的是客厅或书房,“疏帘乍卷”表示刚刚打开窗户,“画中看”暗示着画面之美如同画一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七联“载鸣琴、临流唤渡,任优闲寄情毫素”则转入送别的场景:诗人准备携带着琴瑟等乐器,沿着河边呼唤渡船,任凭自己悠然自得地抒发情感于纸上。这里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第八联“长安布衣,判留滞经春,盼仙凫、一双飞度”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仙人那样逍遥自在,与所爱之人相聚度过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判留滞经春”意味着暂时留在长安等待春天的到来,希望能够早日与友人重逢;“盼仙凫一双飞度”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情境和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