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经南山南,曲涧一十八。
山桥往而复,山路坱兮圠。
夕曛渐催人,延首望香刹。
【注释】
南山杂咏: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安时所作的诗歌。
十八涧:山名,在终南山中,因涧中有十八石而得名。
辛巳: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46岁,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主簿。
暮经:傍晚经过。
坱(zhōu):崎岖不平貌。
圠(péi):土山。
夕曛(xūn):夕阳余晖,亦作“曛夕”或“夕曛”,指傍晚的阳光。
香刹(shàng zhà):佛寺的美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任主簿时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从南山经过,山涧有十八道,故名“十八涧”。颔联写山路崎岖曲折,诗人行走在山上,感到十分艰难。颈联写夕阳西坠,诗人延首远望,想看到远处的寺庙,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虔诚和向往之情。尾联写诗人站在山顶上遥望远方,感叹人生短暂,时光飞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