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饶惊潨,樟滩最巉险。
颠波势欲下,乱石故磨飐。
洼坳碾作涡,刻露圭就琰。
我衰忧患多,过此容色敛。
篙师凝睛立,尺水巧回闪。
铿然矢投壶,狎恰不误点。
轻舟恣一掷,纵若鸟脱罨。
以兹推物理,遇境适夷险。
人或发祸机,忌者思尽掩。
扬澜沸平地,凿空架崖厂。
由来人背噂,未必鬼神贬。
济盈轨易濡,忠信幸无忝。
习坎入坎凶,既出夫何玷。
浮海桴可乘,舟楫况刳剡。
【注释】
樟滩:在福建建阳县,因水浅沙多,船只能行至滩处而止。
戊寅:指宋代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
颠波:急流险滩。
故磨:故意撞击。
刻露圭:形容石壁陡峭如削。
我衰:我身体衰弱。
过此:经过这里。
篙师:撑船的人。
矢投壶:箭射靶子的游戏。
狎恰:从容不迫的样子。
轻舟:小船。
以兹:因此。
物理:自然之理,即事物发展的规律。
遇境:遇到环境。
人或发祸机:人们有时会产生祸端。
忌者:嫉妒别人的人。
扬澜:扬起波浪。沸地:使地面沸腾。
凿空:挖开山崖。架崖厂:建造栈桥。
由来:历来,自古。背噂:背道而驰。
未必:不一定。鬼神贬:被鬼神惩罚。
济盈:指船只满溢。轨易濡:船容易受湿。
忠信:忠诚老实。无忝:没有惭愧。
习坎入坎:《易经》卦名,坎为水为陷,习坎表示经常处于困境。凶:凶险。既出:出来。夫何玷:怎么会有污点呢?指没有过错。
浮海:泛舟海上。桴:木筏子。
刳剡:剖割光滑。
【赏析】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诗人游历福建时所作。全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过樟滩时所见的险峻景色和所感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充满变数的认识。
“樟滩最巉险”,写诗人乘船经过樟滩时的所见景象,用一个“最”字强调了樟滩的险要。“颠波势欲下,乱石故磨飐”,写急流冲激,浪花飞溅的景象,用“颠波”、“势欲下”等词语描绘出水流的猛烈,再用“故磨”、“故磨飐”等词语描写石壁的险峻,表现了诗人面对险境时的惊悚与不安。“洼坳碾作涡,刻露圭就琰”,写船儿在狭小的水湾中行驶,激起漩涡;石壁高耸,犹如玉器,又好像美玉雕琢而成。这两个四字短语,分别用“涡”和“瑕”来形容水和石的动态,形象生动。“我衰忧患多,过此容色敛”,写诗人由于身体衰弱,内心忧虑重重,所以面容憔悴。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经过险滩后的心情变化。“篙师凝睛立,尺水巧回闪”,写篙师看着湍急的水流,专注地看着前方,用“凝睛立”和“巧回闪”等词语表现出篙师对航行安全的担忧和紧张,以及他努力控制船速,谨慎前行的态度。“铿然矢投壶,狎恰不误点”,用“铿然”、“狎恰”等词语描述箭投入靶子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射击的准确和轻松自如。“轻舟恣一掷,纵若鸟脱罨”,写轻舟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航行,好像鸟儿摆脱了网罩一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轻松愉悦。
最后八句,写诗人在经过樟滩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以兹推物理,遇境适夷险”,诗人认为只有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发展才能领悟其道理,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应该适应环境,勇敢向前。“人或发祸机,忌者思尽掩”,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嫉妒别人而引发祸端,那些怀恨在心的人会想方设法掩盖真相。“扬澜沸平地,凿空架崖厂”,意思是扬起波浪,把地面都弄翻腾起来;挖开山崖,搭建起栈桥。“由来人背噂,未必鬼神贬”,自古以来都有背道而驰的情况,并不一定都是鬼神在谴责。“济盈轨易濡,忠信幸无忝”,船只满溢的时候容易受潮,但只要忠诚正直就不会有什么可羞耻的。“习坎入坎凶,既出夫何玷”,经历了艰难险阻之后,如果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那么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即使没有受到污点,也不会有任何过错。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樟滩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