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岩东峰亭,其下百尺潭。
我来凡五泊,未果游精蓝。
兹晨复前路,解缆亭西南。
溪云散成雨,水木纷参覃。
平生懒驰骛,进拙退所甘。
惟有利涉心,翻较估客贪。
一帆饱风力,并坐篷厎谭。
夫君有高唱,令我叹息三。
【注释】
雨发东峰亭和查孝廉(戊寅)
岩岩: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百尺潭:百尺深的潭水。
我来凡五泊:我来到东峰亭共停泊五次。
未果游精蓝:没有实现游览精蓝寺的愿望。
兹晨复前路,解缆亭西南:早晨我又回到了前往精蓝寺的路上,解开船缆,往西南方向行去。
溪云散成雨,水木纷参覃:溪流上的云雾散开,化作了瓢泼大雨;山间的树木纷纷被淋得湿透。
平生懒驰骛,进拙退所甘:我的一生总是懒于奔波忙碌,而喜欢保持自己的拙劣,退隐归田的生活。这里的“驰骛”与“退所甘”是互文,都是说喜欢安逸、不追求功名利禄。
惟有利涉心,翻较估客贪:只有那渴望渡江的心情,反而比那些贪图钱财的人更加贪婪。
一帆饱风力,并坐篷底谭:一叶扁舟饱载着风力,我和你一起坐在船篷下面谈论。
夫君有高唱,令我叹息三:你的高歌使我不禁叹息再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查孝廉后所作的赠诗。查孝廉即查慎行,当时为浙江巡抚王淮幕僚,诗人曾三次路过浙江。此诗作于诗人第一次过浙江时,时年四十四岁。
首联起笔突兀,直指东峰亭。诗人登上东峰亭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深潭。这里既用“岩岩”来形容山峰高耸险峻,又用“百尺潭”来点出这深潭之深。
颔联“我来凡五泊”,承上启下,交代了诗人在东峰亭停留的时间。这中间有两次是诗人在东峰亭附近停留,但并未进入寺庙,因此未能真正领略精蓝寺的风貌。“未果游精蓝”,既表现了诗人对精蓝寺的向往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颈联“兹晨复前路”“解缆亭西南”,描绘出了一幅清晨诗人重新踏上前往精蓝寺之路的画面。“溪云散成雨,水木参差”,则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诗人仿佛听到了那如注的瓢泼大雨声,看到了被雨水打得摇曳不定的树木。这两句诗以景结情,使全诗戛然而止。
尾联“平生懒驰骛,进拙退所甘”,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从“平生”到“驰骛”,“进拙”到“退所”,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惟利涉心”,既表明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薄态度。“翻较估客贪”,则是对“利涉心”的具体化,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高尚品德。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怀诗。它通过对查孝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看法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