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娘摇橹蜑子唱,小舫亦足开襟颜。
先生赋才媕群雅,得句岂独惊愚孱。
古来时巡必望秩,书有帝典颂有般。
䖮蛉毛笔鸲鹆砚,輶轩所采谁能删。
邮签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
河冰未合日南至,芦沟桥水流琤潺。
四牡光华送行迈,车前驺唱难牵攀。
最愁执手河梁人,归时稳卧柴荆关。
南园旧友傥无恙,尺书报我吴会间。
【译文】
珠娘摇着船桨,渔夫唱着歌,小船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怡。
先生才思出众,赋诗雅致,诗句令人惊叹。
古代朝廷的巡视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尚书》中记载过这样的事。
用笔削、砚台磨墨,这是使者所采用的物品,谁能删减呢?
书信虽经越地,但距离不过万里,按路程计算,七月应可到达。
黄河尚未解冻就到达了南方,芦沟桥的水声潺潺。
四匹马光华照人,送行的人马迈步前进。
最担心执手相望的人在河梁上哭泣,他回到家乡时安稳睡在柴火旁。
南园的朋友啊,如果平安无事,请来信告诉我吴郡的情况。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诗人任广东道奉使宣慰使。这首诗是作者为南海县少詹王先生赴任途中所写的送别诗。
第一句“珠娘摇橹蜑子唱”,写海上景色。“珠娘”指船上的女奴,她摇橹唱曲,歌声悠扬。“蜑子”,是南方沿海一带渔民的统称,这里泛指渔民或船家。“小舫亦足开襟颜”,意思是说这艘小舟足够让人舒心畅意,足以舒展胸怀。“开襟颜”,即开颜,心情愉快的样子。
第二句“先生赋才媕群雅,得句岂独惊愚孱”,写王先生才华横溢,他的诗作令众人惊叹。“媕群雅”,意为文采斐然,才华出众。“得句”,指写出佳句。“惊愚孱”,即令愚蠢之人惊讶,表示出奇制胜之意。“惊”字,既表达了对王先生诗歌才能的赞叹,又表现出作者自己的钦慕之情。
第三句“古来时巡必望秩,书有帝典颂有般”,“古来”指自古以来,“时巡”指皇帝出巡,“望秩”指皇帝检阅仪仗。“帝典”指帝王之典,“颂”指颂德的诗文。“䖮蛉毛笔鸲鹆砚”一句的意思是:古代朝廷的巡视,必须有皇帝的批准,所以皇帝要用毛笔和砚台来书写诏令。这里的“𬸚蛉”是一种羽毛笔,“𬸚”同“鹞”。“鸲鹆”是一种鸟,形似鹦鹉,此处指砚台。这句写王先生出行时所用的物品都是天子所用之物。
第四句“䖮蛉毛笔鸲鹆砚,輶轩所采谁能删”,意思是说使者所携带的物品都必须是天子所专用。“輶轩”是古代的一种车,“輶”读yuāng,意为轻便的车。“采”,指采集。“删”。
第五句“邮签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意思是说使者虽然跨越万里远途,但他只需七个月时间就可以回来,因为皇上已经批准了他的行程。
第六句“河冰未合日南至,芦沟桥水流琤潺”,意思是说河上的冰还没有融化,太阳已经从南方升起,而芦沟桥下河水潺潺流动。“日南”指南方,“灜沟桥”即今丰台区卢沟桥。“琤潺”(chēngchán)是形容水声清亮悦耳的声音。这句写诗人送别王先生时,正值冬季初晴的早晨,天气晴朗温暖,阳光照耀在河面上,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第七句“四牡光华送行迈,车前驺唱难牵攀”,意思是说四匹骏马拉着华丽的车子出发向前行进,车前的随从们高声歌唱,难以挽留他们。“四牡”指四匹马,“骖乘”指车上的四个座位,这里指车前的随从。“光华”是指车驾的华丽光彩。“难牵攀”,即难以挽留。“驺(zōu)”指驾车的人,“唱”即歌唱。这句描写了王先生启程时的壮观场面。
第八句“最愁执手河梁人,归时稳卧柴荆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让人担忧的是分别时握着手告别的情景。“河梁”指渡口。“柴荆”指篱笆、栅栏。“关”指关口。这句是写王先生离去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第九句“南园旧友傥无恙,尺书报我吴会间”,意思是说如果老朋友安然无恙的话,请你写信告诉我吴郡的消息。“南园”指故乡南苑,“吴会”泛指江南一带,因为当时吴地属苏州府管辖范围。“尺书”是书信的简称,“报我吴会间”意思是寄给我吴郡的消息。
整首诗以送别的内容为主,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