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昔别君时,太原风雨梁公祠。
五年不一见颜色,朅来济上樽重持。
劳人相顾徒草草,白发青灯且倾倒。
历下亭前柳满汀,尘沙又走长安道。
人生聚散绝可怜,吾将归种梅溪田。
夏盖山南湖水北,扁舟期我知何年。

诗句:

记昔别君时,太原风雨梁公祠。

五年不一见颜色,朅来济上樽重持。

劳人相顾徒草草,白发青灯且倾倒。

历下亭前柳满汀,尘沙又走长安道。

人生聚散绝可怜,吾将归种梅溪田。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的朱彝尊,他是浙江秀水人,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与王士祯齐名,被后人称为“南朱北王”。他的诗作以风格独特、感情真挚而受到人们的赞赏。

第一句“记昔别君时”,回忆了当年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太原的风雨和梁公祠成为了他们分别的背景,这不仅仅是地点的描写,也象征着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开始。

“五年不一见颜色,朅来济上樽重持。” 这里描述了长时间的分离后重逢的喜悦,但同时隐含着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济上的樽,可能指的是在济水之畔举行的宴会,重持则表示重新持有酒杯,可能是为了庆祝重逢,也可能是为了纪念这段不易的时光。

接下来两句“劳人相顾徒草草,白发青灯且倾倒。” 描绘了诗人在老朋友相聚时的感慨,虽然时间飞逝,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的感情。白发和青灯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哀愁。

最后几句“历下亭前柳满汀,尘沙又走长安道。”则是对济南景色的描绘,柳树的茂密和尘土飞扬的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和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的深沉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