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宴客客未醉,主人爱客期开颜。
羽觞玉爵讵足算,劝我凿落重三锾。
槎枒老树几千岁,霜皮崩剥枝柯删。
阴崖自遭鬼斧劈,积雨暗齧苔纹斑。
寻源之使出想像,高踞两膝顶秃鬝。
观其傲岸意独得,仿佛归自明河湾。
流传河畔逢织女,所恨尚少双烟鬟。
刳中乡衡入其腹,未解刀削何由弯。
传之四座叫奇绝,有如白鸟飞翾翾。
细看款识刻至正,问谁为此朱碧山。
良工名盛心益苦,顾兹毋乃经营艰。
主人博搜金石文,向我更话天历间。
丹丘先生爱奇古,命制芝菌如初攀。
当时虞揭相献酢,是物亦得流人寰。
自从闯贼躏燕市,大掠金帛仍西还。
纷纷入肆寻锻冶,否亦道半委榛菅。
闻之不觉三叹息,可怜双觯今成鳏。
吾乡艺事多绝伦,奇巧不数古输班。
张铜黄锡近乃出,未若此老技最娴。
这首诗是丁未年(1327年)朱碧山所作,当时孙少宰席上赋诗,赞美朱碧山的才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高堂宴客客未醉,主人爱客期开颜。
【注释】在盛大的高堂上宴请宾客,宾客还未喝醉,主人期待着宾客开颜欢笑。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个温馨、热闹的场景,主人与客人欢聚一堂,气氛热烈而和谐。羽觞玉爵讵足算,劝我凿落重三锾。
【注释】用羽毛制成的酒杯和玉石雕琢的酒杯不足以形容我的豪情壮志,我要像凿石一样,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决心。槎枒老树几千岁,霜皮崩剥枝柯删。
【注释】这棵槎枒(qiá yá)的老树已经有几千岁了,它的霜冻剥落的皮肤和枯萎的枝条让它看起来像是被砍去一样。
【赏析】诗人以老树比喻自己,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和个人的沧桑变化。阴崖自遭鬼斧劈,积雨暗齧苔纹斑。
【注释】阴暗的山崖已经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成一片景象,而连绵不断的阴雨也使山崖上的苔藓被咬出了斑驳的痕迹。
【赏析】这里的“阴崖”和“鬼斧”都是比喻,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寻源之使出想像,高踞两膝顶秃鬝。
【注释】寻找水源的人凭借想象站在高处,两腿交叉,头顶秃发。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寻源之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观其傲岸意独得,仿佛归自明河湾。
【注释】观察那傲岸的姿态,似乎回到了明亮的河湾。
【赏析】诗人通过对寻源之人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流传河畔逢织女,所恨尚少双烟鬟。
【注释】我在河边流传的时候遇到了织女,只是遗憾还没有看到她的双烟鬟。
【赏析】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刳中乡衡入其腹,未解刀削何由弯。
【注释】从刳中取出的乡衡(一种古代乐器)已经放入腹中,不知道刀削是如何弯曲的。
【赏析】诗人通过对乡衡的描述,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敬意。传之四座叫奇绝,有如白鸟飞翾翾。
【注释】这种神奇的技艺在周围四座的人们中间传开,就像白色的鸟儿飞翔一样神奇。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作品的超凡脱俗和独特魅力。细看款识刻至正,问谁为此朱碧山。
【注释】仔细观察那些刻在器物上的款识,上面刻着“至正”二字,询问是谁创造了这件朱碧山作品。
【赏析】诗人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产生了兴趣,并希望通过了解创作者来进一步认识作品。良工名盛心益苦,顾兹毋乃经营艰。
【注释】一个技艺精湛的人名声很大,但是他的内心却更加痛苦,因为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赏析】这里表达了工匠对于创作过程艰辛的认识和感慨。主人博搜金石文,向我更话天历间。
【注释】主人广泛地搜寻金石文字资料,并向我讲述天历年间的故事。
【赏析】诗人通过与主人的交流,获得了更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丹丘先生爱奇古,命制芝菌如初攀。
【注释】丹丘先生喜欢奇异古老的事物,他命令制作芝菌的样子就像是初次攀登时的情景。
【赏析】这里描绘了丹丘先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当时虞揭相献酢,是物亦得流人寰。
【注释】当时虞揭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赠送物品的活动,这些物品也被带入了人间世界。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当时的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自从闯贼躏燕市,大掠金帛仍西还。
【注释】自从闯贼蹂躏了燕市,大量掠夺了金帛后仍然回到了西边。
【赏析】这里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以及战后重建的过程。纷纷入肆寻锻冶,否亦道半委榛菅。
【注释】人们在市场各处寻找锻造冶炼的工具,即使失败了也有一半的人选择了放弃。
【赏析】诗人通过对市场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闻之不觉三叹息,可怜双觯今成鳏。
【注释】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感叹三次,可怜两个酒杯如今只能成为单身一人的伴侣。
【赏析】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失去亲人或朋友的哀悼之情。吾乡艺事多绝伦,奇巧不数古输班。
【注释】我家乡的艺术成就堪称独一无二,技艺巧妙到让人惊叹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古代大师的水平。
【赏析】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艺术成就感到自豪和自豪。张铜黄锡近乃出,未若此老技最娴。
【注释】最近有人发现了新的铜和锡矿资源,但我认为这个老头的技术最为娴熟。
【赏析】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工艺传承的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