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科万树落花天,擘岸江风晚飒然。
直到兰溪看明月,浮桥不锁待吟船。
【注释】
戊寅: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的年号。汝步,即汝州。浮桥:一种桥梁,浮在水面上,用船来连接两岸。兰溪城下:指洛阳附近的兰溪驿。
【赏析】
晚次汝步乘月抵兰溪城下是唐代诗人张旭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乘舟过兰溪驿时所见景色和所感情怀。首句写天,万树落花,一片萧索,“松科”二字,又点出地点。次句写水,江风飒爽。三四句写舟行所见,月光照耀下的兰溪城下。“兰溪”是地名,在今河南宜阳西北。《元和郡县志》称:“兰溪在宜阳县西一里,北通洛口镇。”《水经注》亦称:“兰溪水南径宜阳县故城南,汉宜阳故城在今县西南。”《水经注》又说:“宜阳县有洛水,发源东北,南流径其城东,又南径兰溪驿,驿南对山为马头山,山上有马头寺。”可知兰溪驿就在今宜阳县西,而张旭则在此地登舟观月。五六两句是说,直到看到明月照得兰溪驿城上也亮晶晶的,才停舟上岸。“浮桥不锁待吟船”,是说兰溪驿附近没有桥梁,只好让渡船靠岸,诗人就借吟咏以自娱。
全诗写景抒情并举,意境开阔。诗中着意渲染的是兰溪驿周围的自然景色,但其中也有作者的主观情致。诗的起首二句写天,万树落花,一片萧索;“松科”二字,又说明是在秋末。次句写水,江风飒爽。三、四两句写舟行所见,月光照耀下的兰溪驿城上。“兰溪”是地名,在今河南宜阳西北。“兰溪”是水名,即今之洛河。《水经注》云:“洛水又径宜阳县南,县本夏桀所都,故言夏后氏之邑也。”可见“兰溪”就是今天的宜阳县一带。“兰溪城下”也就是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张诗的题名正是指此地。“浮桥不锁待吟船”,是说兰溪驿附近没有桥梁,只好让渡船靠岸,诗人就借吟咏以自娱。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舟过兰溪驿时所见景色和所感情怀。首句写天,万树落花,一片萧索。次句写水,江风飒爽。三四句写舟行所见,月光照耀下的兰溪驿城上。最后两句是说直到看到明月照得兰溪驿城上也亮晶晶的,才停舟上岸。“浮桥不锁待吟船”,是说兰溪驿附近没有桥梁,只有让渡船靠岸才能过河。“浮桥”就是浮在水上的桥梁。《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都说:“河南府有浮桥,一名洛口津。”所以“浮桥不锁待吟船”中的“浮桥”,应该就是指洛口津的那座木制的浮桥。
张渭在洛阳时,与李白、杜甫有过交往。他们三人在天宝元年(742)春天相会于东都洛阳时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后来李白离开洛阳到幽燕去,张旭也离开了长安回到洛阳。这时,李白正在洛阳闲居,他给张旭写了一封信,邀他到自己家中作客,还特别指出“余在洛阳时,尝与公期门矣”(《李太白全集·文集》)。可是张旭却迟迟不见人来。过了一个多月,李白又给他写信催促。信中说:“我听说你住在洛阳城里,为什么不来呢?”不久,张旭终于来到李白家做客。当时,李白正在写作《古风》组诗第五十八首,其中有一首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清芬”就是清香芬芳的意思。李白在这首诗里提到张旭,是因为张旭曾对他说:“吾师此诗清新绝尘,真天下奇作也!”所以李白十分欣赏张旭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