䧿华秋色济阳行,送别燕郊空复情。
十月乍迁吴子苑,六幢今指豫章城。
樽移南浦仙舟近,㡢卷西堂幕府清。
宰相史家书世系,代兴谁得似先生。

这首诗的译文是:

  1. 诗题与创作背景
  • 《宋中丞荦镇抚江西诗以寄之》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他是一位博学的学者,曾应博学鸿词科入阁,为清初浙西词派创始人之一。朱彝尊的诗文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其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
  1. 诗句解析
  • 鹊华秋色济阳行,送别燕郊空复情: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离开京都时的情景,鹊华秋色和济阳之行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空复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十月乍迁吴子苑,六幢今指豫章城:这两句描绘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乍迁”和”今指”传达了时间的变迁和地点的转移。
  • 樽移南浦仙舟近,㡢卷西堂幕府清:这两句通过使用“樽移”和“㡢卷”等动态词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心境变化。
  • 宰相史家书世系,代兴谁得似先生: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更迭的淡然态度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1. 赏析
  • 艺术风格: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七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整体上,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和历史感。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地域性的迁移描述,更是诗人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文化意蕴:诗中的“鹊华秋色”和“济阳之行”等意象,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评价,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 注释与译文
  • 注释:这首诗的注释主要参考了《曝书亭集》和其他相关文献。
  • 译文:这首诗的译文较为简洁,尽量保留了原诗的风格和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