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才报上林秋,五马双旌发蓟丘。
方镇表存唐国史,左符秩等汉诸侯。
江湖水气城阴合,吴越山光戟外收。
自是前身苏玉局,黄州领郡又杭州。
【注释】
新凉才报上林秋,五马双旌发蓟丘:新的清凉刚报上林(汉宫名)的秋天,五匹马、两支旌旗(古代朝廷官员出行时所执的仪仗)从蓟(gì地名,今北京)出发。
方镇表存唐国史,左符秩等汉诸侯:方镇的记载保存在唐朝的国史中,左方的符节等级和汉代诸侯王相同。方镇是唐宋时期地方行政单位的名称。唐末五代时,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称为方镇。唐文宗开成年间,改天下藩镇为观察使,简称观察,又改称防御。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始置节度使,后废;乾德二年(964年),复置,设诸道都部署、招讨等使,统辖各路兵马。
江湖水气城阴合,吴越山光戟外收:江湖的水汽与城阴之气融合,吴地的山色和越国的山色在城外收束。这里指钱塘江一带,是杭州的别称。戟,古兵器名。
自是前身苏玉局,黄州领郡又杭州:自从他(指苏轼)成为杭州长官以来,他的前身就是杭州的太守苏玉局。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苏轼曾知黄州。又杭州,今浙江杭州市。苏轼曾知杭州。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一〇七三年)九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兼知州事。诗人送行苏伯固(字子瞻)去杭州任职。全诗以“送”为线索,先写其赴杭前的情景,然后写其上任后的景况,并以自己之故旧来比衬苏公,表达出对苏公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