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山山上放龟台,百尺红亭镜里开。
试向花源齐列坐,何如兰渚远浮杯。
巡檐浦树迎人出,卷幔洲禽拂席回。
我欲临风歌一曲,起行松月重徘徊。
【注释】
侯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放龟台:即“放龟亭”,是侯山上的一个古迹。
百尺红亭镜里开:意思是说,站在亭中,远看亭外的风景,好像镜子一样倒映出来。
花源: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齐列坐:一同坐下。
何如兰渚:与“不如”相对,意思是说,哪里比得上在兰泽(水边的香草)洲头饮酒。
巡檐:走下屋檐。
卷幔:收起帷幕。
洲禽:洲上飞集的鸟。
起行松月重徘徊:我打算登上松岭,观赏月亮,再回来徘徊不去。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辛丑年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作者在侯山宴饮之后,来到花源,又到兰渚饮酒,然后登上松岭观赏明月,最后才归去。全诗以“宴集”、“登高”为中心内容和线索,写出了游览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联写侯山上放龟台、红亭之美景。“百尺红亭镜里开”一句,既写亭子之高,又写亭子之明,更写亭子之幽美静谧。“镜里开”,用李善注引《三辅决录》的话:“长安城北有温明殿,殿中有铜龙凤,举光照宫殿,宫人皆以琉璃盘承其明,故谓之‘镜’。”这里借喻亭子像铜龙凤举光照天,使人目不暇接。
颔联写侯山宴席之上的欢乐景象。“试向花源齐列坐,何如兰渚远浮杯?”意思是说,我们不妨在花源亭子里一同坐下饮酒,又何妨到兰渚洲上泛舟饮酒?“试向”,尝试一下的意思。
颈联写侯山宴后的情景。“巡檐浦树迎人出,卷幔洲禽拂席回。”意思是说,当人们离开侯山宴席时,走下屋檐,看见浦树上迎着夕阳;当人们回到侯山宴席上时,卷起帷幔,看到洲禽拂动席上的丝巾。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我欲临风歌一曲,起行松月重徘徊。”意思说,我想趁着这美好的风光,放声歌唱一曲;但当我刚刚要启程离去时,又被松岭上的月光所吸引,又不得不久久地徘徊不去。
这首诗写景细腻,情致闲雅而不失豪迈之气,读来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