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逾七夕,露坐判三更。
河汉夜无影,梧桐秋有声。
愁嫌桦烛短,凉觉苎衣轻。
可是乌巾酒,连船载不成。
查编修弟 家上舍 书来许以七夕见过愆期不至漫赋(己丑)
星期逾七夕,露坐判三更。
河汉夜无影,梧桐秋有声。
愁嫌桦烛短,凉觉苎衣轻。
可是乌巾酒,连船载不成。
注释:
星期:《诗经·小雅·采薇》:“彼何人斯,其文维何?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里指的是书信中的日期。
家上舍:指家中的上等人家。
书来: 收到家书。许以七夕:在七夕节那天见面。
愆期不至:迟到了。愆,过失。期,约定的日子。不至,不到。
漫赋:随意写下。
己丑:诗作完成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查编修家的信后,因对方未能按时到达而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这次约会的期待和失落。
首联“星期逾七夕,露坐判三更。”描述了诗人收到家书的时间是在七夕节过后,自己因为等待而露坐到了深夜。这里的“逾”意味着超过,表示超过了原定的约定时间。“星期”可能是误写,应为“周”。
颔联“河汉夜无影,梧桐秋有声。”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银河在夜空中没有影子,而秋天的梧桐树发出的声音却清晰可闻。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景象的感慨。
颈联“愁嫌桦烛短,凉觉苎衣轻。”则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因为不能见到心爱的人而感到忧愁,甚至嫌恶手中的桦烛不够长;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以及这种凉意给他带来的不适感。这里的“嫌”和“凉觉”都是诗人主观的感受,表达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烦躁。
尾联“可是乌巾酒,连船载不成。”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古代传说中有一种名叫乌巾的帽子,可以防止乌鸦啄食其主人的头发。而诗人却因为不能见到心爱的人而无法享受到这种特权,只能用酒来解忧。然而,即使是连船载着酒也无法到达对方身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约会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