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三里城,两桨一舟行。
鸡犬家家静,菰蒲岸岸生。
过桥斜照敛,出郭小车鸣。
不比瓜洲渡,波潮信宿惊。
【译文】
丹阳三里城,两桨一舟行。鸡犬家家静,菰蒲岸岸生。
过桥斜照敛,出郭小车鸣。不比瓜洲渡,波潮信宿惊。
注释:
- 丹阳:今属江苏省南京市。城:指江边有城墙的城镇。
- 两桨:用船桨划水。
- 菰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扁平,浮在水面上。
- 过桥:指经过一座桥梁。
- 出郭:指离开城市。
- 瓜洲:地名,在长江北岸,是古时江南运河和长江交汇处,也是南北交通要冲。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由镇江前往扬州的途中,描绘了丹阳一带的江行景色和乡村宁静的生活。
“丹阳三里城,两桨一舟行。”第一句点明地点,即丹阳县城,这是从镇江出发后的第一个停留之地。第二句写江行中的见闻。“两桨”,指船夫用桨推船。“一舟”则指船上仅有一只小船。“三里城”,是说距离江岸三里的丹阳县城,说明诗人此行是从江边出发,向上游行进。“两桨一舟行”,写出了船行之速,也表现了行旅之人对旅途劳顿与辛苦的无奈之情。
“鸡犬家家静,菰蒲岸岸生。”第二句写江行所见。“鸡犬”,指农家家禽家畜。“家家”则是指每一个家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江行中看到沿途的农家人家都十分安静,连鸡和狗都在打盹儿,而岸边生长着茂盛的菰蒲。菰蒲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叶子扁平,浮在水面上,颜色青翠欲滴,非常美丽。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乐趣。
“过桥斜照敛,出郭小车鸣。”第三句写江行中遇到的一座桥梁。“过桥”,是指船只已经通过了这座桥梁。“斜照”,则是指夕阳西下时的余晖。这句诗的意思是,当船只通过桥梁时,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阳光开始逐渐减弱。“出郭”,则是说离开了城市。“小车”,则是指那些小巧轻便的马车。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小车在道路上缓缓行驶,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不比瓜洲渡,波潮信宿惊。”尾句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渡”,是指渡口,即渡江的地方。“信宿”,则是指一个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与瓜洲渡口相比,这里的江行并不那么惊险刺激,因为那里的波浪汹涌澎湃,常常让人心惊肉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江行经历的感受和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图,通过对江行所见所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