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河豚美,尝时下箸贪。
未应居海曲,翻遣忆江南。
野老匙真滑,西施乳更甘。
还持春酒榼,烂醉与朋簪。
【注释】
1、“癸卯”:指作者生辰。
2、“尝时下箸贪”:意思是说,我品尝河豚的时候非常馋。
3、“未应居海曲”,翻遣忆江南”:意谓自己不应当在海曲居住,反而要回忆起江南的生活来。
4、“匙真滑”:匙是汤匙的意思。匙真滑,形容河豚肉质滑嫩。
5、“西施乳更甘”: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乳,乳汁。这里指河豚的乳汁味道更加甜美。
6、“春酒榼”:春酒是春季酿造的美酒,榼是酒具。
7、“烂醉与朋簪”:烂醉,指喝得大醉。朋友,指同饮的人。簪,古代妇女的发饰。这里指喝酒时互相敬酒。
【赏析】
《忆河豚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59),诗人因投诗柳枝怀想令狐楚之女而得罪令狐绹。诗人在长安时曾与令狐绹交游。这首诗是回忆令狐绹任东川节度使时,自己曾随往四川一带为幕宾的日子。诗中对令狐绹任内的一些事,以及令狐绹本人的性格,都作了具体描述和描写。
第一首写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诗人在长安时曾与令狐绹交游,所以对令狐绹任东川节度使时的情景有较深的印象。诗以追忆的形式写出了当时的情景。首句点出令狐绹任官的地方——四川,说明诗人曾去那里做幕僚;二句说诗人曾到令狐绹的任所,并在那里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河豚鱼,因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诗人说,自己并不该住在四川海边,却偏偏要回忆起江南来,原因是那里的河豚鱼味道更好,使人馋涎欲滴。这两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河豚鱼的喜爱之情。五六句写令狐绹为人的特点。诗人用“匙真滑”、“乳更甘”来形容河豚鱼肉的味道,可见他是多么爱吃河豚肉。同时,也表现了令狐绹的吝啬、贪婪的性格特点。最后两句写宴席上的情景。诗人说,自己端着酒杯与朋友们举杯畅饮,直到酩酊大醉,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第二首写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首句点出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密切,表明他们有着深厚的友情。二句点出令狐绹任官的地方——四川,说明诗人曾到那儿去为他当幕僚,因而对那个地方十分熟悉。三四句写诗人与令狐绹在一起生活的情形。诗人说,令狐绹为人非常吝啬,常常想方设法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好处。因此我们在一起时就常常感到不愉快,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五六句描写宴会上的情状。诗人说,令狐绹为人很讲究排场,宴席上总是高高兴兴,欢声笑语不断。但是宴会结束后却常常不辞而别,留下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地方独自伤感。七八句写宴会后的情景。诗人说,令狐绹为人很讲究排场,宴会结束后便匆匆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地方独自伤感。
这两首诗都是回忆往事之作。前一首回忆的是和令狐绹在一起时的情景;后一首回忆的是和令狐绹分别后的情景。前一首写宴会上的情形;后一首写宴会后的情形。
前一首诗中,诗人通过回忆,把宴会上的情形写得淋漓尽致。诗人说令狐绹为人很讲究排场,宴会上总是高高兴兴,欢声笑语不断。但是宴会结束后却常常不辞而别,留下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地方独自伤感。这些细节描写,使宴席上的情景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后一首诗中,诗人通过回忆,把宴会后的情形写得淋漓尽致。诗人说令狐绹为人很讲究排场,宴会结束后便匆匆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地方独自伤感。这些细节描写,使宴会后的情形也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六句写的是宴会上的情景,突出了令狐绹为人吝啬、善于搜刮的特征,与后四句写的宴会后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宴会后的情形则完全相反,既表现出令狐绹为人吝啬、善于搜刮的特征,又表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情。这种对比的写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