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秉中宵烛,重为旅客吟。
骊驹即长道,丝竹本哀音。
越峤停云远,秦关落日阴。
无劳岐路别,酒坐已沾襟。
【注释】
席上留别陆兄:在宴会上和陆兄分别。戊戌:指农历五月五日,即端午节。秉:持,执。中宵烛:夜间点着的蜡烛。骊驹:指骊山产的骏马。长道:长途。丝竹:指音乐,古代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本哀音:本来是悲哀的声音。越峤:指越过险峻高山。秦关:指秦岭关隘。阴:阴暗,昏暗。岐路别:岔路口分手。沾襟:因悲伤而泪水沾湿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时与好友陆生作别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首联“但秉中宵烛,重为旅客吟”,写诗人与陆生在端午节这天夜里,手持蜡烛,又为旅途中的旅客赋诗。中宵烛,点着的蜡烛,暗喻时间之长。诗人夜不能寐,只好为旅客吟诵诗篇,抒发自己心中的离愁别绪。
颔联“骊驹即长道,丝竹本哀音。”写诗人与好友分别的场景,骊驹即骊山产的骏马,象征陆生的离去;丝竹本哀音,表示陆生离开后,原本充满欢乐的音乐变得悲凉。这两句描绘了两人分别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陆生离别的不舍和惋惜。
颈联“越峤停云远,秦关落日阴”写诗人与陆生分别时,越峤上的云雾已经消散,秦岭关隘处的落日已经黯淡无光。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离别时的情景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无劳岐路别,酒坐已沾襟。”写诗人告别陆生后,独自一人坐在岐路旁,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酒桌上的离别,让诗人的眼泪已经沾湿了衣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陆生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之夜、骊山之景、陆生离去等场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陆生离去后的思念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