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下山路,一径转回塘。
塔影开初地,钟声落上方。
阴崖深树绿,斜日乱峰黄。
湖上扁舟兴,沉吟意不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然后结合注释、关键词来概括诗句大意。
首联:招提下山路,一径转回塘。招提寺在山脚,下山路通向寺门,寺门前有回塘。“招提”是梵语的音译,指佛寺;“下山路”是指通往寺庙的道路。“一径”,一条小路。“回塘”,指寺院前的水塘。诗人写招提寺下山路,一径曲折,回环于水塘之畔。
颔联:塔影开初地,钟声落上方。塔影在地面上投下的影子,钟声飘荡到上方。塔影和钟声都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颈联:阴崖深树绿,斜日乱峰黄。阴暗的山崖上长满了树木,夕阳西下时,山峰被染成了黄色。这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尾联:湖上扁舟兴,沉吟意不忘。我乘着扁舟,心情舒畅而愉悦。我沉吟再三,不能忘怀那美好的风景。
【答案】
译文:
招提寺座落在山脚下,有一条下山路通到寺门,寺门前有一个水塘。一座座佛塔倒映在池塘中,阵阵钟声传向远方。阴森的山峰上长满了树木,夕阳西下时,山峦一片金黄。
赏析:
首联写景。诗人首先从远处写起,先点出“寺”的所在地“山脚”,接着写“下山路”,“一径转回塘”。诗人笔下的“路”,不是平直宽阔的大路,而是曲曲弯弯的小路,更显幽深僻静,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下山路比作“招提下路”,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这条山路的幽静与神秘。
第二联写寺内景色。“塔影开初地,钟声落上方。”这句的意思是佛塔在早晨刚刚露出它的影子(即太阳初升之时),寺庙里的晨钟就已敲响了(即太阳已经升高),可见诗人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
颈联写景。“阴崖深树绿,斜日乱峰黄。”意思是说阴暗的山峰上长满了树木,夕阳西下时,山峦一片金黄。诗人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山水画,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尾联写诗人的感受。“湖上扁舟兴,沉吟意不忘。”意思是说诗人乘着扁舟荡漾在湖面上,心情舒畅而愉悦。他情不自禁地沉吟不已,不能忘怀那美妙的风景。诗人在这里用“兴”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