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潇湘硕望,早莅花骢,历官五郡通侯,合吴越士民而颂德;
与苕霅多缘,重迎竹马,方祝万家生佛,先释迦诞日以归真。

【注释】

潇湘:指湖南一带。硕望:崇高的声望。

莅(lì):来到。花骢(cōng):《汉书·李陵传》载,武帝时有良马名骢。此借指南明世子方孝孺,字希直。

五郡通侯:指方孝孺曾任山东参政、河南左布政使等官。

吴越:指浙江一带。

苕霅(zhá),地名,在今浙江省。多缘:因缘,意指缘分。

竹马:儿童游戏器具,喻童年时代。

生佛:佛教语,指能解救众生痛苦的人。

释迦诞日:指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释迦牟尼,即佛教创始人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

译文:

本是一个湖南一带的杰出人物,早先就到京城来,历任过五个郡的长官,得到吴越士民们的称赞;

与苕霅地方有着许多缘分,又重新迎回了竹马一样的童年时光,正祝他万家生佛,先于释迦成道之日归真。

赏析:

诗中的主人公方孝孺,原籍湖南长沙县人,后迁居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他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六世孙,洪武二年(1369)中进士,授兵部主事,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故又称“阁臣”。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朱祁镇(明英宗)复辟,方被召还北京,任侍讲学士兼东宫辅导。次年六月,英宗被瓦剌军俘虏,方孝孺因不肯为新立的景泰帝起草即位诏书,而被逮捕下狱,不久被杀。他的诗文著作,大都散佚,后人辑有《逊志斋集》。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其文章以雄健著称,风格质朴刚劲。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对当时的黑暗统治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主张“致吾身于道德之域而外乎功利”,提倡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信”等美德,并把这种思想贯彻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去。

这首诗通过歌颂对方孝孺品德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